
喻指朝廷高官。《後漢書·百官志五》“太傅但曰傅” 南朝 梁 劉昭 注:“爰自 晉 世,矯枉太過……唯親是貴,無愚智之辨。不能勝衣冠,早據公相之尊;童蒙幼子,遄登槐嶽之位。”參見“ 槐棘 ”。
“槐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uái yuè,主要用于比喻朝廷中的高官。以下為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槐嶽”中的“槐”指槐樹,在古代常與三公(最高官職)相關聯,例如“槐棘”代指三公九卿;而“嶽”本義為高山,象征尊貴地位。兩者結合後,引申為對朝廷重臣或高級官員的雅稱。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劉昭對《後漢書·百官志》的注釋:“童蒙幼子,遄登槐嶽之位”,暗指晉代官職任命存在過度重視出身而忽視才能的現象。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語境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常見于對古典官職體系的學術讨論或文學創作中。
總結來看,“槐嶽”通過植物與山嶽的意象組合,生動體現了古代官場等級制度中對高位者的尊稱,兼具文化隱喻與曆史背景。
《槐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思指的是槐樹和嶽山。
《槐嶽》的左邊部首是木字旁,右邊部首是山字旁。
《槐嶽》的總筆畫數是14畫。
《槐嶽》一詞源于古代文化和自然界的描寫。槐樹是中國傳統園林中常見的樹種,嶽山則代表了峻峭的山峰。
繁體字形為「槐嶽」。
在古代的寫法中,「槐嶽」有時候也被寫作「槐嶽」。
1. 這座園林裡的槐嶽相映成趣,美景令人陶醉。
2. 故宮博物院外的槐嶽,是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築。
1. 槐樹:指的是槐樹這種植物。
2. 嶽山:指的是像嶽陽樓、衡山等有山勢高峻的山峰。
槐樹:蠶豆樹、馬蠶、白豆樹。
嶽山:神山、聖山、峻嶺。
槐樹:麥稈、杆菌、玉棺。
嶽山:壑、坡、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