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冰的意思、負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冰的解釋

水底魚蟲遊近冰面,以示天氣回暖,百蟲解蟄。《大戴禮記·夏小正》:“魚陟負冰。陟,升也。負冰雲者,言解蟄也。” 顧鳳藻 集解:“案 孔穎達 雲,魚當寒威之時,伏於水下,逐其溫煖,至正月陽氣既上,魚遊於上水,近於冰,若負然。” 宋 司馬光 《春帖子詞·皇帝閣》:“候鴈來歸北,寒魚陟負冰。” 清 魏源 《揚州絜園閑詠》之九:“立雪鶴深睡,負冰魚聚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負冰”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自然現象與季節變化的關系。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指水底的魚或蟲類在初春時遊近冰面,預示着天氣轉暖、蟄伏的生物開始蘇醒。這一現象常被視為節氣變化的标志,例如《大戴禮記·夏小正》提到“魚陟負冰”,即立春後魚向上遊動接近冰層。

  2. 文化背景

    • 古代将立春節氣分為“三候”,其中第三候為“魚陟負冰”,意指陽氣上升促使魚類貼近冰面遊動。
    • 宋代司馬光詩句“候雁來歸北,寒魚陟負冰”(《春帖子詞·皇帝閣》)也以此描述春季物候。
  3. 構詞解析

    • “負”意為“背負”,此處引申為“靠近、接觸”;“冰”指尚未完全融化的冰層。合起來形象表達生物感知溫度變化的行為。
  4. 古籍出處
    最早見于《大戴禮記》,後經孔穎達等學者注解,強調魚在冬季潛藏水底,待陽氣回升時遊向冰面,如同背負冰塊的狀态。

示例用法
清代魏源在《揚州絜園閑詠》中寫道:“立雪鶴深睡,負冰魚聚沉”,通過對比鶴的沉睡與魚的活躍,展現冬春交替的景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負冰》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背負冰塊。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負(貝部)和冫(水部)。負的筆畫數為9畫,冫的筆畫數為2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繁體字中,負的字形為負,冰的字形為冰。以下是一個關于《負冰》的例句:他擔心自己無法負冰過河,于是決定尋找其他的出路。 除了《負冰》這個詞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彙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負擔、冰塊、冰冷等都和《負冰》有關。在意思上,與《負冰》相近的詞彙包括:背冰、負寒、負罪等。而與《負冰》意思相反的詞可以是:解冰、化冰、去冰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