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棱的意思、抗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棱的解釋

揚威。《文選·班固<東都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 李善 注引 李奇 曰:“神靈之威曰稜。” 唐 司空圖 《複安南碑》:“雖域中治定,玄功載洽於神祇;而閫外抗稜,睿略必當於弔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抗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釋義
“抗棱”意為揚威,特指對外展示威嚴或神靈之威。該詞多用于描述國家或君主在對外關系中的威懾力。例如《文選·班固》中“瞰四裔而抗稜”,即指中原王朝對四方邊遠地區的威勢震懾。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獻來源:
    • 最早見于東漢班固的《東都賦》,原文為“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
    • 唐代司空圖《複安南碑》中也有“阃外抗稜”的表述,強調對外征伐時的威嚴。
  2. 字義解析:
    • “抗”指抵禦、抗衡;“棱”(同“稜”)在古漢語中可指神靈的威嚴(李善注引李奇曰:“神靈之威曰稜”)。

三、近義詞與相關概念

總結
“抗棱”是古代文獻中用于描述對外彰顯威勢的詞彙,常見于軍事或政治語境,強調以威嚴懾服外族。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文選》及唐代碑文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抗棱是什麼意思

抗棱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抵制、反抗壓力和困難。形容一個人在面對挫折和困境時能夠堅持、奮鬥并取得成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抗棱可以拆分為“手”和“木”,部首分别是“扌”和“木”,其中“手”為左邊的部首,也是抗棱的偏旁部首,“木”為右邊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抗棱一詞由中國的青年翻譯家、作家蕭紅所創造。她用這個詞表達了反抗壓力和困難的意願。後來這個詞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成為了一個常用詞彙。

繁體

在繁體字中,抗棱的寫法為「抗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抗棱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以“手”和“木”為構成,表示抵制和反抗。

例句

1. 他年輕時經曆了許多挫折,但他始終抗棱,最終取得了成功。

2. 她在考試中遇到了很多難題,但她沒有屈服,堅持抗棱到底。

3. 面對困難,我們要學會抗棱,勇往直前。

4. 抗棱精神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所在。

組詞

抗棱的組詞可以有:抗壓、抗困、抗争、抗挫、抗敵等。

近義詞

抗棱的近義詞包括:抗壓、堅持、抵抗、迎難而上、拼搏等。

反義詞

抗棱的反義詞可以是:屈服、妥協、退縮、放棄、盲從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