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曹的意思、南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曹的解释

(1). 唐 代吏部的属官。由员外郎一人充任,负责审核官吏的档案和政绩,并向上级呈报,以为升迁的依据。 唐 韩愈 《送灵师》诗:“手持南曹叙,字重青瑶鐫。”亦指南曹官署。《新唐书·韩滉传》:“三迁吏部员外郎。性强直,明吏事,莅南曹五年,簿最详緻。”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唐制,员外郎一人判南曹。在 曹选街 之南,故曰南曹。”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新唐书·职官志二》《唐会要·吏部员外郎》

(2).泛指 明 代留都 南京 各部的官员。 明 李东阳 《送尚书黄公之南京户部》诗:“早听仙履下星辰,帝遣南曹属重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南曹是唐代吏部下设的重要机构,专司官吏选任前的档案审核,其名称源于在吏部官署中的方位。以下为详细释义:

一、机构性质与隶属

南曹为唐代吏部四曹(吏部、司封、司勋、考功)之外的附属机构,直接隶属于吏部,是铨选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职能独立于常规曹司,专责审核选人资格文书,相当于现代人事审查的前置部门。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新唐书·职官志》。

二、核心职责

  1. 档案核验

    负责审核六品以下官员的履历(“解状”)、人事档案(“簿书”)、资历证明(“资历”)等文书,确认其真实性及完整性,确保符合铨选资格。

    来源:《通典·选举志》《唐六典·吏部》。

  2. 铨选前置

    南曹的审核结果直接提交至吏部主事官员(“三铨”),作为后续面试与职务分配的依据,是唐代“身、言、书、判”选拔制度的基础保障。

    来源:《旧唐书·职官志》、严耕望《唐代行政制度论丛》。

三、名称由来

因该机构办公场所位于吏部官署之南,故称“南曹”,与尚书省东侧的“东曹”形成方位对应。此命名体现唐代官署布局的空间逻辑。

来源:王溥《唐会要·吏曹》、李林甫《唐六典注》。

四、历史沿革

南曹始设于唐中宗时期,完善于开元年间,宋初沿袭此制,后因铨选制度改革而废止。其职能在宋代逐渐并入流内铨与吏部南院。

来源:《宋史·职官志》、岑仲勉《隋唐史》。

五、制度意义

作为唐代官僚体系的“守门人”,南曹通过严格文书审查,遏制选官舞弊,维护吏治公平。其运作机制反映古代中国文官制度中对程序正义的早期探索。

来源: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赖瑞和《唐代中层文官》。

(注:因文献来源多为古籍及权威学术著作,此处标注书名及作者,网络可查证相关出版社及学术数据库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南曹”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唐代吏部属官及机构

  1. 机构职能:南曹是唐代尚书省吏部下设的机构,因位于选曹(吏部主司)之南而得名。由一名员外郎主管,负责审核官员的档案、政绩及资历,并将结果上报作为升迁依据。
  2. 文献例证:韩愈在《送灵师》诗中提到“手持南曹叙”,侧面印证其职能。此外,《新唐书》记载韩滉任南曹员外郎时“簿最详緻”,说明其工作严谨。
  3. 历史沿革:宋初沿袭唐制,南曹仍负责考核选人资历,后逐渐调整职能。

二、明代南京官员的泛称
明代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留都保留六部建制,其官员被称为“南曹”。例如李东阳诗句“帝遣南曹属重臣”,即指南京户部官员。

补充说明

以上信息综合了唐代职官制度及明代行政架构的演变,可参考等来源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边糈避护碧树播洒哺鞠吃巧楚弓复得初昕刺切藂茂担差单刀会诞敷单勾叨昧倒装吊桶底堆堆犯上风领钩沉官首故家乔木阖阊和服花蚨化合晦塞健步如飞建储讲匠狡展袷衣积底儿久续拘限开赦赖好浪船劳徕乐新厌旧临危不乱龙驹凤雏楼护唇舌鲁菜鸣钟迷气浓抹淡妆攀花问柳僻侧蒲艾啓事桡折忍饥挨饿十八学士收瘗双螺炭窑拖汉精顽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