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内視的意思、内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内視的解釋

(1) [interospection]∶自我檢查

反聽之則聰,内視之則明。——《史記·商君傳》

(2) [subjective approach to a problem]∶主觀地看待問題

内視而敗矣。——《莊子·列禦寇》

詳細解釋

(1).以心為眼。謂憑主觀想象來認識事物。《莊子·列禦寇》:“賊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内視,内視而敗矣。” 俞樾 《諸子平議·莊子三》:“心有睫,謂以心為睫也……然則心有睫,正内視之謂。内視者,非謂收視返聽也,謂不以目視而以心視也。後世儒者,執一理以斷天下事,近乎心有睫矣。”

(2).内心反省。《文子·上德》:“夫道者内視而自反,故人不小覺,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史記·商君列傳》:“反聽之謂聰,内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彊。”《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這章書的大旨,講的是凡人外質雖美,内視自慚,終不免于惡。”

(3).閉目不視外物,專心一意,氣沉丹田。古代養生術之一。亦為道家修煉内丹功夫之一。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譬存玄胎息,呼吸吐納,含景内視,熊經鳥伸者,長生之術也。” 明 劉基 《拟連珠》之五四:“性為欲汨則亂,心為物動則争。是以絶外交則可以守淡泊,專内視則可以全淳精。”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一:“經曰:坐常欲閉目内視,存見五臟腸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參閱 唐 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内視作為漢語複合詞,在不同語境下有特定含義,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一、中醫養生術語

指閉目凝神,将意念集中于體内髒腑或經絡的運行狀态,是傳統導引、吐納的修煉方法之一。

典籍出處:

《黃帝内經·素問》提出“精神内守,病安從來”,強調專注内在氣息調養生觀。

現代應用:

中醫臨床将“内視”作為調節氣血、緩解焦慮的輔助手段,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參考《中醫基礎理論》教材)。


二、自我省察的引申義

比喻對自身思想、行為的反思與審視,強調道德層面的自覺性。

哲學依據:

《孟子·離婁上》雲:“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體現儒家内省傳統。

宋代朱熹進一步闡釋“内視”為“常切檢點自家身心”(《朱子語類》卷十二)。


三、道家與氣功修煉概念

特指通過冥想感知體内能量(如丹田之氣),達到“返觀内照”的境界。

文獻記載:

《莊子·人間世》描述的“心齋”包含内視修行要素;

《周易參同契》稱“内以養己,安靜虛無”,詳述内視煉氣之法。


權威參考來源:

  1. 《黃帝内經》(人民衛生出版社校注本)
  2. 全國中醫藥行業規劃教材《中醫基礎理論》
  3. 《孟子譯注》(楊伯峻注本,中華書局)
  4. 《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5. 《莊子集釋》(郭慶藩輯,中華書局)
  6. 《周易參同契考釋》(孟乃昌注,華夏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内視”一詞包含多層含義,主要涉及哲學反思、主觀認知和傳統養生實踐三個方面,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内視”指對内心的自我審視和反思,強調通過内在觀察來認識自身思想、情感和行為。它源自《史記·商君傳》的“反聽之則聰,内視之則明”,意為傾聽内心可獲得智慧。

二、詳細解析

  1. 哲學與修身層面

    • 自我檢查:以《莊子·列禦寇》“内視而敗矣”為代表,指主觀視角可能導緻認知偏差,需通過内省修正錯誤。
    • 道家修煉方法:閉目專注,觀想體内髒器或氣脈運行,如《千金要方》記載的“黃帝内視法”,通過存想五髒達到氣沉丹田的效果。
  2. 養生與靜修實踐
    道家将内視作為養生術之一,要求排除雜念,通過“觀心照己”培養元氣。例如《青華秘文》提到“制眼歸心”,通過抑制視覺外馳來集中精神。

三、應用領域

注意:需區分“内視”與醫學上的“飛蚊症”(提及的視覺異常現象),後者屬于生理問題,與本文的哲學、修煉概念無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具體修煉方法,可參考《史記》《莊子》《千金要方》等文獻,或查閱、3、6、9的詳細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保界北美洲鼻囪必要性佛泥部婁穿弊出夫搥提粗錦當風秉燭大腕電船敵艦東闖西走貳地訪拏反相發蹤指示分钗劈鳳高峻顧勳膠粘劑金麥絶絃科判狂者誇賞老瓦盆珑珑兀兀蒙迷南琛匿作盤繞胚珠抨劾仆仆強本弱末倩妝欺傲騎鶴上揚敺除仁樸認帳腮巴司管思想抛錨田稅髫幼怗馬痛定思推延拓羯魏家品僞情問柳評花五過無諐仙鶴草仙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