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臘的意思、鼠臘的詳細解釋
鼠臘的解釋
臘制的老鼠。亦比喻有名無實的人或事物。 明 朱灏 《逃暑賦》:“知東方不可託兮,餐北方之鼠臘。” 清 龔自珍 《大誓答問》:“寶鼠臘之徒,欲誣今文家,則以為一篇,欲誣 孔 壁,則以為三篇。”參見“ 鼠璞 ”。
詞語分解
- 鼠的解釋 鼠 ǔ 哺乳動物的一科,門齒終生持續生長,常借齧物以磨短,繁殖迅速,種類甚多,有的能傳播鼠疫等病原,并為害農林草原,盜食糧食,破壞貯藏物、建築物等(俗稱“耗子”):老鼠。鼠膽。鼠目寸光。投鼠忌器。鼠輩
- 臘的解釋 臘 (臘) ī 幹肉:“噬臘肉,遇毒。” 晾幹:“燃得而臘之以為餌。” 皮膚皴皺。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鼠臘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風幹的老鼠屍體。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出現,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
本義:風幹的老鼠
- 這是“鼠臘”最直接的字面意思。“臘”(xī)在此處通“昔”,指幹肉。因此,“鼠臘”即指經過風幹處理、狀若幹肉的老鼠屍體。這反映了古代儲存食物或處理動物遺骸的一種方式。
- 例證可見于古代博物志或醫書,如《本草綱目》在提及某些鼠類時,會間接關聯到其幹燥形态的藥用或存在狀态。
-
引申義:冒充珍品的劣物/欺世盜名者
- 這是“鼠臘”更常見且更具文化意義的用法。它源于一則著名的寓言故事(最早見于《尹文子》或《莊子》相關記載,後為《聊齋志異》等書引用):古時有人将風幹的老鼠冒充名貴的“璞”(未經雕琢的玉石)或珍稀動物臘肉去進貢,企圖蒙騙他人或君主。事情敗露後,“鼠臘”便成為以次充好、假冒僞劣、徒有其表之物的代名詞。
- 此引申義常用來諷刺那些名不副實、欺世盜名的人或事物。例如,清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卷九·佟客》中寫道:“世之以鼠臘為璞者,亦比比皆是乎!”(意思是:世上把幹老鼠冒充美玉的人,不也是到處都是嗎!)這裡就是用“鼠臘”來諷刺那些冒充賢士的欺世盜名之徒。
“鼠臘”一詞,從字面看指風幹的老鼠屍體,但其文化内涵更側重于由其引發的寓言故事所賦予的象征意義——指代那些冒充珍貴、美好事物的劣質品或欺世盜名者。這個詞語生動地體現了漢語詞彙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和批判精神。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權威詞典釋義)
- 《本草綱目》(李時珍著,古代醫藥典籍,提及鼠類形态)
- 《聊齋志異》(蒲松齡著,清代文言短篇小說集,使用“鼠臘”引申義的代表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鼠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方面解析:
一、字面解釋
“鼠”指老鼠,“臘”指臘制(風幹或腌制)的加工方式,因此“鼠臘”字面意為臘制的老鼠。但實際使用中,該詞極少用于描述具體食物,更多作為比喻。
二、比喻義
“鼠臘”常被用來比喻有名無實的人或事物,即外表看似有價值,實則空洞無用。例如:
- 明代朱灏《逃暑賦》中用“餐北方之鼠臘”暗喻虛有其表的選擇;
- 清代龔自珍《大誓答問》以“鼠臘”諷刺徒有虛名的文獻。
三、關聯典故
該詞與成語“鼠璞”相關(“鼠”指未臘制的鼠,“璞”指未雕琢的玉),均強調名實不符的對比。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學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晻莫百蟄罷勞本瑞變謀閉戶讀書鬓鬟不怯氣步伍憯恻城場斥棄赤炜創巨痛仍出震繼離打扳帶速谠詞點頭會意颠陷吊挂多曆年所方裡梵字焚符破玺蚡息浮實閣置桂樽杭筏鶴山竟而靜順局操浚洌郡下酹祀立王離鄉背井梅花數蘋葲前拒挈領提綱朅朅秦淮趨赴驅邁扔崩入務三惑掃榻以待梢空稍芟實柴四飯體料挽章卧鼓碔砆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