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葫蘆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狀如兩個球連在一起,成熟後表面光滑,可做器皿,常用以盛酒。 唐 杜甫 《草堂》詩:“鄰裡喜我歸,沽酒攜胡蘆。”
“胡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ú lú,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胡蘆是“葫蘆”的異寫形式,指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實由兩個球狀部分連接而成,成熟後表面光滑,可加工成器皿,常用于盛酒或作為觀賞品。
形态特征
果實中間細,形似兩個連在一起的球體,嫩時可食用,成熟後質地堅硬,適合制作容器或工藝品。
實用與文化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植物學文獻。
胡蘆(hú lú)是一個常見的中文詞彙,有着多重含義。它可以指代一種植物,也可以表示一種容器。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胡(月字旁,9畫)和蘆(艹字底,10畫)。
胡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今天有所不同,胡蘆在繁體中文中被寫作胡蘆。蘆字由艹字頭和盧字底組合而成。不過,現代漢字的簡化使得胡蘆的寫法變為了胡蘆。
以下是一些關于胡蘆的例句:
1. 他種了一些胡蘆來裝飾花園。
2. 這個胡蘆裡可以裝很多水。
胡蘆也可以用來組成其他詞彙。一些與胡蘆相關的詞語有:
1. 胡蘿蔔(hú luó bo):一種蔬菜,形狀像胡蘆。
2. 胡須(hú xū):男人臉上的毛發,形狀像胡蘆。
3. 胡話(hú huà):胡說八道的言語。
近義詞:蘆葦、葦草
反義詞:無
總之,胡蘆是一個多義詞,既指代一種植物,又表示一種容器。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胡和蘆,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現代漢字中,胡蘆作為一個詞彙被廣泛使用,并且可以組成其他相關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