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控制。 宋 葉適 《上光宗皇帝劄子》:“昔之立國者知威柄之不能獨專也,故必有所分。控持之不可盡用也,故必有所縱。”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 戰國 間遊説、縱橫之流已而變為刑名掊刻,以法律控持上下,失士庶心。”
(2).難為;折磨,磨難。 宋 陳允平 《紅林檎近》詞:“望簾尋酒市,看釣認漁鄉。控持紫燕,芹泥未上雕梁。”《宋元戲文輯佚·唐伯虎因禍緻福》:“扇頻揮,汗如珠,控持損玉骨冰肌。” 元 無名氏 《小孫屠》戲文第十四出:“殺死它,喫控持,到如今,禁在牢内。” 明 高明 《琵琶記·糟糠自厭》:“糠那,你遭礱被舂杵,篩你簸颺你,喫盡控持,好似奴家身狼狽,千辛萬苦皆經歷。”
(3).猶控抟。《詩話總龜》卷四五引 宋 蔡絛 《西清詩話》:“﹝ 元微之 ﹞《遣病》詩雲:‘況我早師佛,屋宅此身形,捨彼復就此,去留何所縈……’則與 賈誼 ‘忽然為人,何足控持;化為異物,又何足患’之語何遠!”按, 賈誼 《鵩鳥賦》作“控摶”。參見“ 控摶 ”。
“控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主要包含以下三層解釋:
指對人或事物進行掌控,使其處于合理範圍内。例如:
常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身體或精神上的摧殘。例如:
此用法較罕見,多與“控抟”互通,指對事物的強力掌控。如《宋元戲文輯佚》等文獻中通過“控持紫燕”等比喻展現支配力。
該詞既有實際控制義,又有文學化的苦難表達,需結合上下文具體分析。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和《歸潛志》等來源。
《控持》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手」和「長」。按照筆畫的順序來看,它的筆畫總數為13劃。
《控持》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一篇中,意思指掌控、執持、把握事物。在這篇文章中,它的意思是負責管理人事、掌管人員的意思。
《控持》的繁體字為「控持」,寫作「擁持」或「掌持」。在台灣、香港等地區,這些繁體字的使用更為普遍。
在古代,「控持」這個詞的寫法是有一些變化的。有一種寫法是「控并長」,意思相同。還有一種寫法是将「手」作為頭部,「兀」作為底部,中間用「十」連接,整體形狀非常特别。
1. 他在公司中控持着重要的職務,影響力很大。
2. 作為團隊的領導,他必須控持好整個項目的進程。
3. 對于這項重大工作,我們需要找一個有能力控持住局面的人。
控制、掌控、把握、支配、操縱、操持。
掌握、管理、主持、操縱、支配。
丢失、失控、放任、松懈、被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