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害侵蝕。 唐 元稹 《沂國公魏博德政碑》:“既而 季安 悍誕淫驕,風勃蠱蠹,發則喜殺左右,漸及於骨肉。”
“蠱蠹”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ǔ dù,屬于聯合式結構,由“蠱”和“蠹”兩個單字組合而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蠱蠹”的聯合結構體現了漢語成語的典型特征,通過兩個意義相近的字(毒害+侵蝕)強化表達效果。其用法多含貶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程度輕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蠱蠹(gǔ d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蠱字指的是古代的巫術,用來指代某些具有神秘力量的藥物或咒語;蠹字則是指一種能夠侵蝕或毀壞東西的小生物。因此,蠱蠹的意思指的是具有蠱惑、毀壞他人或事物能力的惡劣行為或妖術。
蠱字的拆分部首是蟲,蠹字的拆分部首是蟲。蠱字的筆畫數為11,蠹字的筆畫數為16。
《蠱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巫術時代。據說,蠱術是古人們用來塑造、毀滅、傷害對手或者敵人的一種特殊技巧。在古代,許多人都相信蠱術的威力,而蠱蠹這個詞就是從這段曆史中衍生出來的。
蠱蠹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蠱蠹。
古時候,《康熙字典》中記錄了蠱字的古代寫法,即以「蟲矩」表示。而蠹字則是用「蟲賣」表示。這兩種寫法都體現了蟲的形态,并以不同的組合方式來表達蠱蠹的意義。
以下是蠱蠹的例句:
1. 他使用蠱蠹的方法來陷害敵人,被人識破後慘敗。
2. 這個邪教組織使用蠱蠹的手段,控制了許多人的心智。
一些與蠱蠹相關的詞語:
組詞:蠱惑、蠱術、蠹害、蠱心。
近義詞:妖術、邪法、巫術。
反義詞:救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