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妄言。 漢 陸賈 《新語·明誡》:“謬語出於口,則亂及萬裡之外。”《新五代史·劉贇傳》:“ 道 既行,謂人曰:‘吾平生不為謬語人,今謬語矣!’” 元 關漢卿 《謝天香》第三折:“我又不曾吃酒,豈有謬語?”
(2).隱語。《左傳·宣公十二年》“有麥麴乎” 晉 杜預 注:“軍中不敢正言,故謬語。”
“謬語”并非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構詞法和語境推測:
字面解析
可能的使用場景
注意區分
建議在具體語境中結合上下文理解,若為學術寫作或正式場合,推薦使用“謬誤”“悖論”“妄言”等規範詞彙。若發現是拼寫錯誤,可提供原句進一步分析。
《謬語》是指錯誤的言論或謊言。它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涵義豐富。它的拆分部首是言旁和違旁。
《謬語》一共有12個筆畫,其中言旁有7個筆畫,違旁有5個筆畫。
《謬語》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語。它的意思是錯誤的言辭,背離了事實和真理。在現代社會中,謬語通常指那些誤導、虛假或不準确的言論。
《謬語》的繁體字為「謬語」。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結構經曆了一些變化。《謬語》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拼音發音是相同的。
以下是一些使用《謬語》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的謬語誤導了許多人。
2. 不要輕易相信别人的謬語。
3. 這個人總是說些謬語,不值得相信。
《謬語》可以拼接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1. 謬論
2. 謬誤
3. 謬傳
4. 謬說
《謬語》的近義詞是錯誤言辭、謊言。反義詞則是真實言辭、事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