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淺陋的計謀。 南朝 宋 鮑照 《代昇天行》:“窮途悔短計,晚志重長生。” 唐 柳宗元 《詠荊轲》:“千金奉短計,匕首 荊卿 趨。”
(2).猶短見。自6*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抗姻》:“我想這樣拗性的女子,那裡是口舌勸得轉的。若要難為他,又怕他要尋短計。”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短計漢語 快速查詢。
短計(duǎn jì)是現代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及權威辭書進行解讀。以下是基于專業漢語詞典的詳細釋義:
字面含義
指淺陋的計謀或不周全的策略。“短”在此處引申為“淺薄、不足”,“計”指計策、謀略。該詞多含貶義,形容謀劃不夠深遠或考慮欠妥。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2年。
引申用法
在古漢語中可表示因思慮不周而導緻的失誤,如《後漢書·袁紹傳》有“短計輕發”之例,批評倉促決策的弊端。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年。
“短計”屬複合詞結構,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其中“短”的本義為長度不足(《說文解字》:“短,有所長短,以矢為正”),後引申為能力或智謀的欠缺;“計”從“言”部,本義為核算(《說文》:“計,會也,筭也”),後擴展為策略義。二者組合後形成“智謀不足”的抽象概念。
來源:《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言色彩濃厚的書面語或曆史研究領域,例如:
“此舉實為短計,未能預見長遠影響。”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4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3年。
需注意與“短見”(目光短淺)的語義關聯性,但“短計”更側重策略層面的缺陷而非認知局限。
來源:《同義詞反義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
“短計”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淺陋的計謀
指策略或方法不夠周全、缺乏遠見,常用于批評急功近利或思慮不深的計劃。例如:
短見(自殺)
在古漢語中,“短計”也指因絕望而選擇自殺的行為。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樂府詩集》《詠荊轲》等文獻來源。
霸占鄙識弼諧彩棚察恕承納酬倡舛骛得毋典誓丢搭抖簌簌豆渣短跑二號人物放縱垡子地佛桌兒浮屠告誦宮庭音樂骨董飯毂騎號踴檢刻兼人之勇誡勖九鐘涓報舉場臘八會量能授官戀奶裂紙飂淚略高于孊嫚缗缗腦室泥丸宮偏為平渥鬝俚羣國柔懦寡斷鋭慮少年行石幢詩侶衰相耍歪掉猴泗水潛夫搜腸刮肚蘇洵擿伏體勢椳際五行四柱瀉囊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