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日。《後漢書·文苑傳下·邊讓》:“登 瑤臺 以回望兮,冀彌日而消憂。” 李賢 注:“彌,終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張 遂詣 劉 …… 真長 延之上坐,清言彌日,因留宿至曉。”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一》:“ 唐 代州 西有大槐樹,震雷擊之,中裂數丈, 雷公 為樹所夾,狂吼彌日,衆披靡不敢近。” 清 無名氏 《後會仙記》:“會既散, 仇生 惘然若有所失,悵念彌日。”
“彌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明确記載,以下為詳細解釋:
古漢語語境:多用于描述持續整日的活動或狀态。
引申用法:部分現代解釋認為可形容時間漫長(如等待時感覺一日如年),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
“彌日”是古漢語中的時間副詞,核心含義為“一整天”,多見于曆史文獻。使用時需結合語境,避免與“彌留”等詞彙混淆。
《彌日》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度過整個白天,一整天”。它描述的是時間的流逝,也可以用來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彌日》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弓”和“日”。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其中“弓”的筆畫數是3畫,“日”的筆畫數是4畫。
《彌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學作品。在中國文學中,經常使用這個詞來形容時間的流逝、日子的過去等等。
在繁體字中,彌日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彌日”。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彌日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是“彌日”,與現代寫法相比,字形中的一些線條有所變化。
1. 這個暑假過得真快,轉眼間就彌日而過了。
2. 他沉浸在工作中,一天彌日而過。
3. 在大自然中徜徉,感覺時間仿佛彌日。
組詞:彌合、彌漫、彌散。
近義詞:終日、度日如年、日長夜短。
反義詞:彌月、月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