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善知識的意思、善知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善知識的解釋

佛教語。梵語意譯。聞名為“知”,見形為“識”:即善友、好伴侶之意。後亦以泛指高僧。《華嚴經·十迴向品八》:“常樂大願,修習菩提,依善知識,離諂曲心。” 南朝 陳 徐陵 《答諸求官人書》:“僕七十之歲,朝思夕計,竝願與諸賢為真善知識。”《景德傳燈錄·慧能大師》:“諸善知識,汝等各各浄心聽吾説法。” 元 馬緻遠 《任風子》第三折:“常言道,今世饒人不算癡,喒兩箇元是善知識。”《儒林外史》第三八回:“我這裡有個 海月禪林 ,那和尚是個善知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善知識”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核心内涵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善知識”最初作為漢語成語使用,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廣博知識的人,強調德才兼備的重要性()。例如在《儒林外史》等古籍中,常用來贊美德高望重的學者或友人。


二、佛教釋義(主要來源)

在佛教語境中,“善知識”具有更深刻的宗教含義:

  1. 詞源與定義
    源自梵語“kalyaṇamitra”(音譯迦羅蜜),意為能教導正道的善友,與“惡知識”相對()。《大品般若經》指出,善知識能宣說空、無相等佛法,引導衆生離苦得樂。

  2. 具體表現
    據天台宗智者大師分類,善知識包括三種():

    • 外護善知識:提供修行外部支持者
    • 同行善知識:共同精進修行的道友
    • 教授善知識:傳授佛法的導師
  3. 高階境界
    大乘佛教認為,八地以上菩薩具備十種自在功德,如壽命、禅定、資財等皆可隨願示現,是最高層次的善知識()。


三、現代延伸意義

  1. 泛指精神導師
    在禅宗等流派中,善知識可指言行符合佛法、能助人實現内心平靜的榜樣()。
  2. 教育領域
    現代語境下,也用于形容學識淵博且德行高尚的師長,如《善知識》造句中“用佛陀教言開闊學生視野”()。

四、文化意義

佛教強調親近善知識是修行的關鍵,《華嚴經》雲:“一切佛法由善知識生”()。此概念影響了東亞文化中對良師益友的重視,成為德智并重的理想人格象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經典中的具體分類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善知識》的意思

《善知識》是一個常用的詞語,意指具有善良品質和豐富知識的人。這個詞彙常常用于描述那些具有高尚美德和廣博學識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善知識》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善」和「知識」。其中,「善」是具有良好品質的意思,其部首是「口」,總共有11畫。「知識」是指所了解的信息和學問,其部首是「矢」,總共有10畫。

來源和繁體

「善知識」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用以形容那些在修行中具有善良道德和廣博智慧的人。在繁體中,「善知識」的字形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定變化。例如,「善」在古代常常會寫成「㞢」,後來才過渡到現在的「善」寫法。而「知識」這個詞在古代作為兩字,「知」字的寫法更接近「智」,而「識」則更接近「識」。

例句

1. 他是一位善知識,不僅道德高尚,而且學識淵博。

2. 擁有善知識的引導,我們可以更好地規劃未來。

3. 善知識的指導使我受益匪淺。

組詞

善知識的組詞可以有:
1. 善良:具有良好品質和行為的人。
2. 知識分子:以知識和智慧為主要特征的人群。
3. 學識淵博:指人具有廣博的知識和學問。
4. 知音:能夠理解和共鳴的朋友或知己。
5. 具靈感:指具有創造力和獨特思維的人。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1. 賢人:指品德高尚、有道德修養和深厚學問的人。
2. 才子:形容有才華和學問的男子。
3. 聰明智慧:形容思維敏捷,理解力強。

反義詞:
1. 惡人:指品行惡劣的人。
2. 愚人:指智力不足或缺乏見識的人。
3. 無知:指缺乏知識或沒有學問。

希望以上内容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