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給對方的報答。《鏡花緣》第三九回:“ 王 兄如将韻學賜教,小弟定贈美號,以為‘投桃之報’。”參見“ 投桃報李 ”。
投桃之報
一、詞典釋義
“投桃之報”源自成語“投桃報李”,漢語詞典中釋義為:
投桃報李(tóu táo bào lǐ)
字面義:投送桃子,回贈李子。
引申義:比喻友好往來,相互贈答。泛指以善意回報他人的情誼或饋贈,體現禮尚往來的傳統倫理觀念。
詞性:褒義,多作賓語、謂語。
示例:
“朋友間投桃報李,方能情誼長久。”
典出《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5卷,第789頁。
二、出處溯源
該成語典出《詩經·大雅·抑》:
原文: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釋義:
他人贈我鮮桃,我以李子回贈。以物喻情,強調人際交往中的對等互惠原則。
參見《詩經譯注》,周振甫譯注,中華書局,2002年,第421頁。
三、語義演變與延伸
強調情感或物質饋贈的雙向性,如《禮記·曲禮上》載:“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引《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8頁。
儒家文化中,此成語暗含“仁”“義”思想,如朱熹《詩集傳》注:“贈答之物,雖微薄而情意深重。”
參《詩集傳》,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10頁。
四、現代用法示例
“他幫忙解決項目難題,我以專業咨詢回饋,此為投桃之報。”
常見于描述外交、商務合作中的互利行為,如“兩國經貿投桃報李,達成多項協議”。
參考來源(基于權威文獻,無有效鍊接時标注書目):
“投桃之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成語釋義
指對他人給予的恩惠或禮物進行回報,比喻禮尚往來、相互贈答的行為。核心含義是表達感恩與回饋的社交禮儀。
出處與演變
源自《詩經·大雅·抑》中的“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原句強調以桃李相贈的互惠關系。後衍生出“投桃之報”這一固定表達,成為“投桃報李”的同源成語,但更側重單方面的報答。
用法與示例
通常作賓語,用于正式或文學性語境。例如清代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九回:“王兄如将韻學賜教,小弟定贈美號,以為‘投桃之報’。”
相關延伸
使用場景
適合表達對他人幫助、饋贈的感激與回應,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交流中,如書信、緻辭等場合。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鏡花緣》或《詩經》相關注解。
愛護拜路塵鉢授步弓補阙挂漏才蔽識淺常賦倡呼酬直春喚敦至犯錯誤封底風攄幹天廣捕閨壼罛罶洪辟護诃晖麗貨易虎珀鑒核叫好教學樓齎貸敬文錦西薊邱嫉賢傲士駿利句身老大人連牽連頭搭尾離靡露膽披誠曼妙猛決名門翩翩少年邱阜桡散任重才輕色類滲和施呈逃遯特勝聽事王路四門下馬威險脆鄉壩孝謹銷磨斜刺析木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