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然說,白說。 清 陳維崧 《念奴嬌·将發金陵》詞:“北渚田荒,西疇租少,枉説豐年瑞。”
“枉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無根據的言論
指說話缺乏事實依據或邏輯支撐,帶有輕率妄言的貶義色彩。例如:“他總是不加考證地枉說,導緻大家對他的信任度降低。”
徒勞無效的表述
表示所說的話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有“白說、空談”之意。例如清代陳維崧的詞句“枉說豐年瑞”,即用此義表達“徒然談論豐收祥瑞”的無奈。
單字解析
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批評不實言論或感慨努力無果的場景,如“他枉說了半天,對方卻毫無反應”。
“枉說”兼具“無根據”和“徒勞”雙重含義,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其用法常見于文學或口語中,用以強調言論的無效性或失實性。
《枉說》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無意義、無益的言辭,也可以指言之不準确、不恰當的話語。
漢字《枉》屬于木字旁,由竹字頭和木字身組成;《說》由言字旁和兌字身組成。《枉》的筆畫數為九,而《說》的筆畫數為七。
《枉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句話:“言必信,行必果,枉則漸修。”繁體字形為「枉說」。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枉」的寫法稍有不同。在小篆中,寫作「亡」的上面加上「木」,表示“正直”的意思。在六朝隸書中,寫作類似于現在的形态。
他常常說一些枉話,讓大家都感到十分無奈。
正說、直說、胡說、妄說、空話、閑話、廢話
胡言亂語、空談、妄談、瞎扯、無稽之談
真言、實話、準确、确切、明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