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延年。亦指長壽。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正始寺》:“孤松既能卻老,半石亦可留年。” 唐 施肩吾 《修仙詞》:“丹田自種留年藥,玄谷長生續命芝。” 宋 陳師道 《贈寇國寶》詩之二:“留年看舉天南翼,過目先空 冀 北羣。”
(2).指守歲。 宋 楊萬裡 《臘後》詩之一:“待臘驚還過,留年惜欲除。”
“留年”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學生因學業未達标無法升學,需重讀同一學年,類似“留級”。該詞也可延伸至職場,描述因考核不合格需重複完成某項任務的情況。這一用法常見于東亞教育體系相關讨論中。
延年益壽
多見于魏晉至唐宋詩文,如:
守歲習俗
宋代楊萬裡《臘後》詩:"留年惜欲除" 即指除夕守歲的傳統()。
現代語境中主要采用第一層含義,涉及古典文獻解讀時需結合具體上下文。若在學術場景遇到該詞,建議核查原始文獻的完整語境以準确理解。
(注:如需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教育制度細則,可參考标注的網頁來源獲取詳細信息。)
「留年」是一個指學生因學業未達标準而被要求重讀一年的教育術語。
「留年」由「田」和「王」兩個部首組成,拆分的筆畫為12畫。
「留年」一詞的來源比較明确,「留」意為停留、停止,而「年」指的是一年的時間。
「留年」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留年」,并沒有發生較大改變。
在古時候,「留年」的寫法沒有什麼不同,仍然是由「留」和「年」兩個字組成。
1. 由于他在數學和英語方面表現不佳,他被迫留年重讀。
2. 如果你不能通過期末考試,你可能需要面臨留年的風險。
留級、升級、保研、升學等。
重讀、留級、被挂科。
畢業、升學、晉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