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霹靂斧。 唐 劉恂 《嶺表錄異》補遺:“﹝ 雷州 ﹞每大雷雨後……又如霹靂處或土木中得楔如斧者,謂之霹靂楔。小兒佩帶皆辟驚邪。”參見“ 霹靂斧 ”。
“霹靂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本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字面構成
“霹靂”指雷聲或雷擊現象,“楔”指填充器物空隙的木片或金屬片,合稱特指雷擊後形成的楔形物。據唐代劉恂《嶺表錄異》記載,雷州地區大雷雨後,人們常在土石中發現形似斧頭的楔狀物,稱為“霹靂楔”。
文化用途
古人認為這種楔形物具有辟邪作用,尤其兒童佩戴可避免受驚,反映了古代對雷電的敬畏和自然崇拜。
作為成語使用時,其含義為:
“形容言辭犀利有力,能精準切中要害”。這種比喻源于“霹靂”象征的震撼力與“楔”的穿透性,組合後強調語言或行動具有直擊問題核心的效果。
“霹靂楔”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驚雷打中了木楔,比喻具有強大威力的力量。
“霹靂楔”的部首是雨(332),筆畫數為14。
根據字形和用法來看,“霹靂楔”是一個民間創造的成語,尚沒有明确的來源。
繁體字為「霹靂楔」。
由于“霹靂楔”是近年來逐漸被接受的成語,尚沒有古時候的寫法明确記錄。
他的言論像霹靂楔般,一下子就讓會議室陷入了寂靜。
組詞:霹靂、楔子、震雷。
近義詞:石破天驚、驚天動地。
反義詞:靜如止水、無聲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