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星的意思、角星的詳細解釋
角星的解釋
即角宿。《漢書·息夫躬傳》:“往年熒惑守心,太白高而芒光,又角星茀於河鼓,其法為有兵亂。”《南齊書·天文志上》:“﹝ 永元 ﹞六年正月戊戌,月在角星南,相去三寸。”參見“ 角宿 ”。
詞語分解
- 角的解釋 角 ǎ 牛、羊、鹿等頭上長出的堅硬的東西:牛角。鹿角。犄角。角質。 形狀像角的:菱角。皂角。 突入海中的尖形的陸地(多用于地名):成山角(在中國山東省)。 幾何學指從一點引出兩條直線所夾成的平面部分:
- 星的解釋 星 ī 天文學上指宇宙間能發光的或反射光的天體;一般指夜間天空中發光的天體:星球。恒星。行(妌 )星。衛星。披星戴月。 細碎的小顆粒東西:火星兒。 秤等衡器上記數的點:定盤星。 軍官衣領上的徽記:五星
專業解析
角星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天文與星象兩個維度,以下結合權威辭書進行解析:
一、天文概念:二十八宿之一
角星即二十八宿中的角宿,由兩顆主星(角宿一、角宿二)組成,形似獸角。《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角,二十八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之首”。其位置在青龍星象的龍角處,古代天文學中用于觀測季節變化。現代天文學證實角宿一(室女座α星)是北半球春季重要導航星。
二、星象文化:吉兇象征
在傳統星象學中,角星被賦予特殊寓意:
- 吉星象征
《史記·天官書》載:“左角李,右角将,大角者天王帝廷”,視其為天王庭政之兆(《辭海》第七版)。
- 兵事預兆
《開元占經》引述:“角星明大,則王道昌;芒動則兵起”,其亮度變化關聯戰事(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數據庫)。
三、現代延伸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補充釋義:“角星” 可泛指呈角狀的星群組合,或借喻為引領方向的核心事物。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 中國天文學會. 《中國天文年曆》[Z]. 科學出版社, 2024.
- 夏征農, 陳至立. 《辭海》[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 瞿昙悉達. 《開元占經》[O].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23.
網絡擴展解釋
“角星”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 天文學中的角宿:角星指二十八宿中的“角宿”,屬于東方青龍七宿之首。古代文獻如《漢書》《南齊書》中均有記載,例如《漢書·息夫躬傳》提到“角星茀于河鼓”,預示兵亂,反映了古人對天象的占卜觀念。
2.神話與宗教形象
- 道教二十八星宿神将:在道教文化中,角星被拟人化為“角木蛟”,是守護東方青龍神君的七宿之一。這一形象源于古代星辰崇拜,融合了神話與天文觀測,如《西遊記》中角木蛟曾助孫悟空降妖。
3.文獻與曆史應用
- 古代天文記錄中,角星常作為觀測坐标。例如《南齊書·天文志》記載:“月在角星南,相去三寸”,說明其用于描述天體位置。
4.現代需注意的歧義
- 需注意“角星”與“五角星”的區别。後者是現代符號(如國旗、勳章),而“角星”在古代專指星宿。
“角星”以天文學意義為核心,兼具神話色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星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若需進一步了解二十八宿或其他星官,可查閱《漢書》《南齊書》等古籍或權威天文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愛焰黯色傲物白石郎鄙樸避重就輕不惑蔡琰超逴成功翠篾錯意大雜院都廐趸積二二乎乎放假飛繮費設風木粉齑高談虛論高自位置鞲鷹刮骨抽筋刮語燒書寒毛鑒鸾餞觞見卒驕代金剛堅令人神往輪機手煤黑油明徹木芝囊括赧顔苟活淖冰辟違趫猛如日方中桑律沈嘿樹創屬念庶魚鼠賊堂榜天紀跳棋推诘弚佗托人情王瓜蚊蜹霧沛險夷骁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