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薄伐的意思、薄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薄伐的解釋

(1).征伐;讨伐。《詩·小雅·出車》:“赫赫 南仲 ,薄伐 西戎 。”《晉書·孫楚傳》:“ 宣王 薄伐,猛鋭長驅,師次 遼陽 ,而城池不守。” 清 吳偉業 《滇池铙吹》之三:“ 鬼國 三年勞薄伐,王師五月下殊方。”

(2).即簿伐。指先世官籍。薄,通“ 簿 ”。 漢 應劭 《漢官儀》卷上:“丞,皆選孝廉郎年少薄伐者。”《三國志·魏志·傅嘏傳》:“案品狀則實才未必當,任薄伐則德行未為敍,如此則殿最之課,未盡人才。”

(3).猶敲擊。《老殘遊記》第十回:“耳中但聽得風聲,水聲,人馬蹙踏聲,旌旗熠熠聲,幹戈擊軋聲,金鼓薄伐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薄伐"是古漢語中具有軍事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征讨、讨伐。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在《小雅·六月》中載有"薄伐猃狁,以奏膚公"的記載。從構詞法分析,"薄"在此處作助詞使用,屬于句首發語詞,主要起加強語氣的作用,并無實際詞彙意義,這種用法在先秦文獻中較為常見,如《古代漢語虛詞詞典》明确指出"薄字在《詩經》中多用于句首作語助";"伐"則為動詞,本義指擊刺動作,引申為軍事征讨,《說文解字》釋"伐"為"擊也,從人持戈",準确揭示了其軍事屬性。

在具體文獻應用中,"薄伐"多用于描述正義性質的軍事行動。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載晉文公"薄伐曹衛"的戰役,即體現了該詞在史書中的典型用法。值得注意的是,隨着語言發展,至秦漢時期該詞逐漸被"征伐""讨伐"等雙音節詞替代,但在仿古文體中仍見使用,如唐代柳宗元《平淮夷雅》即有"薄伐于江"之句。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退出日常使用範疇,主要作為研究古代軍事文化的重要語料存在于典籍之中。

網絡擴展解釋

“薄伐”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主要釋義

  1. 征伐;讨伐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詩經·小雅·出車》中“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意為周朝名将南仲征讨西戎。後世如《晉書》和清代吳偉業的詩作中也沿用此意,強調軍事行動。

  2. 即“簿伐”(指先世官籍)
    “薄”通“簿”,表示家族或個人的官職記錄。例如漢代《漢官儀》提到選拔官員需參考“薄伐”,即考察候選人的家世背景。《三國志·魏志·傅嘏傳》中也有類似用法。

  3. 敲擊(罕見義項)
    此義項較少見,部分典籍中“薄伐”可引申為敲擊的動作,但具體例證較少,可能為古漢語中的特殊用法。

二、用法特點

三、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典》、《滬江詞典》及《詩經》《晉書》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碧紗幮餔祿策帽兒倡道禅侶巢居穴處持持赤道人種賜贶刺心導因大秋電阙底工頓雨二話飜飛奮翅官師候蟲嫁狗隨狗剪口解械拘役開吊康乂壘壁樂人詈責旅帆馬王堆漢墓門可羅雀木偶片飄簸芘乘披麻帶孝平拱钤幹乾台棄筆輕載讓座潤膚膏若不勝衣上調神弦曲十米九糠淑離殊妙私注佻薄聽用抟結拖發威挾維摩诘缊褚誤打誤撞鄉邑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