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伐的意思、薄伐的詳細解釋
薄伐的解釋
(1).征伐;讨伐。《詩·小雅·出車》:“赫赫 南仲 ,薄伐 西戎 。”《晉書·孫楚傳》:“ 宣王 薄伐,猛鋭長驅,師次 遼陽 ,而城池不守。” 清 吳偉業 《滇池铙吹》之三:“ 鬼國 三年勞薄伐,王師五月下殊方。”
(2).即簿伐。指先世官籍。薄,通“ 簿 ”。 漢 應劭 《漢官儀》卷上:“丞,皆選孝廉郎年少薄伐者。”《三國志·魏志·傅嘏傳》:“案品狀則實才未必當,任薄伐則德行未為敍,如此則殿最之課,未盡人才。”
(3).猶敲擊。《老殘遊記》第十回:“耳中但聽得風聲,水聲,人馬蹙踏聲,旌旗熠熠聲,幹戈擊軋聲,金鼓薄伐聲。”
詞語分解
- 薄的解釋 薄 á 厚度小的:薄片。薄餅。 冷淡,不熱情:薄待。 味道淡:薄酒。 土地不肥沃:薄田。 肥濃厚深 薄 ó 義同(一),用于合成詞或成語,如“厚薄”,“淺薄”,“尖嘴薄舌”等。 輕微,少:薄禮。薄産
- 伐的解釋 伐 á 砍:伐樹。砍伐。 征讨: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誅筆伐。 自誇:伐善(誇自己的好處)。伐智。不矜不伐。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薄伐”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主要釋義
-
征伐;讨伐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詩經·小雅·出車》中“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意為周朝名将南仲征讨西戎。後世如《晉書》和清代吳偉業的詩作中也沿用此意,強調軍事行動。
-
即“簿伐”(指先世官籍)
“薄”通“簿”,表示家族或個人的官職記錄。例如漢代《漢官儀》提到選拔官員需參考“薄伐”,即考察候選人的家世背景。《三國志·魏志·傅嘏傳》中也有類似用法。
-
敲擊(罕見義項)
此義項較少見,部分典籍中“薄伐”可引申為敲擊的動作,但具體例證較少,可能為古漢語中的特殊用法。
二、用法特點
- 語境依賴性:不同義項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詩經》中的“薄伐”明确指向軍事征讨,而《漢官儀》則與官職選拔相關。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日常口語極少出現。
三、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典》、《滬江詞典》及《詩經》《晉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薄伐》,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在修煉武功時很薄弱而被敵人攻擊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部首薄(薄字的部首是艸)表示草木,部首伐(伐字的部首是人)表示攻擊。它的總筆畫數是14。《薄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武俠小說,常用于描述主人公在修煉武功初期遭遇強敵的情景。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薄伐》這個詞的寫法比較固定。一些例句可以是:“他修煉功夫還很薄伐,需要更多時間來提升實力。”在組詞方面,可以有“薄弱”、“伐木”等相關詞彙。近義詞可能有“弱小”、“不強”等,而反義詞可以是“強大”、“有力”等詞彙。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