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王堆漢墓的意思、馬王堆漢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王堆漢墓的解釋

西漢 前期墓葬,位于今 湖南省 長沙市 東郊 馬王堆 。1972-1974年先後兩次發掘了三座墓,為 軑侯利蒼 及其家屬的墓地。三墓以一號墓規模最大,且保存完好。出土女屍保存之佳,非常罕見。三號墓形制同一號墓,但規模較小,保存情況較差,男屍僅存枯骨,此墓出土了《易經》、《老子》和天文、相馬、醫學等帛書,計二十馀種十二萬多字,還有三幅地圖。兩墓所出彩繪帛畫、絲織品、樂器、漆器等,均是重要發現。規模較小的二號墓,保存很差,隨葬器物殘存不多。 馬王堆 漢 墓的發掘,為研究 西漢 初期的曆史,考查當時手工業生産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以及文化藝術和社會禮俗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族成員的墓葬群,位于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郊馬王堆鄉,1972—1974年由湖南省博物館主持發掘。該墓葬群因保存完好的漢代文物和獨特的考古價值聞名于世,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從墓葬結構看,三座墓室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其中一號墓主為利蒼之妻辛追夫人,其遺體曆經兩千餘年仍保存完整,為世界醫學史提供了珍貴的軟組織标本。二號墓出土的“長沙丞相”“轪侯之印”等鎏金銅印,直接确認了墓主身份及漢代列侯制度的具體實施情況。三號墓發現的《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等帛書,則實證了漢代天文學與占卜文化的深度融合。

出土文物中,《黃帝四經》帛書的發現填補了漢初黃老思想的文獻空白,而T形帛畫(非衣)以三重天國結構完整呈現了漢代生死觀與宇宙觀,均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湖南省博物館對漆器、絲織品的保護研究成果,更揭示了漢代手工業技術的巅峰成就,如素紗襌衣僅重49克的織造技藝至今難以複刻。

網絡擴展解釋

馬王堆漢墓是中國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族的墓葬群,是20世紀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之一。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地理位置

馬王堆漢墓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東郊(現屬芙蓉區),最初因被誤認為五代十國時期南楚王馬殷家族墓地而得名。1972-1974年發掘的三座墓葬中,一號墓為利蒼之妻辛追夫人墓,二號墓為利蒼墓,三號墓為其子墓。

二、核心考古發現

  1. 保存完好的古屍
    一號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遺體是世界上首例保存完好的濕屍,肌肉仍具彈性,内髒器官完整,為古代防腐技術研究提供了珍貴樣本。

  2. 稀世文物

    • 素紗單衣:兩件蠶絲衣物僅重48-49克,折疊後可放入火柴盒,展現了漢代紡織工藝的巅峰。
    • T形帛畫:描繪天堂、人間、地獄場景,中央為辛追夫人形象,是漢代繪畫藝術的代表作。
    • 醫學文獻:三號墓出土的帛書和竹簡填補了先秦至漢初醫學史空白,涉及經絡、藥方等内容。
  3. 隨葬品規模
    共出土3000餘件文物,包括漆器、絲織品、樂器等,其中49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三、曆史與文化價值

四、名稱由來與争議

原稱“馬王堆”有兩種說法:一因五代馬殷家族墓地訛傳,二因墓冢形似馬鞍(“馬鞍堆”諧變)。1970年代考古證實為漢墓後,名稱沿用至今。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湖南省博物院官網的“馬王堆漢墓陳列”專題。

别人正在浏覽...

百出備衛卞忿标磚猜量闖見辭林代籍單辭地球資源衛星低三下四鬥樞惰昬燔尞分截高車驷馬閣員乖誤谷處鼓釣孤莺後約猾棍貨輪赍貢棘門鲸濤鼍浪羁仆疾足看重蒯屦況施雷填冷絲絲蔓草難除盟質赧容偏裼平陵曲埤狹輕垢跫步秋坊虬須區畫取拙桑律膻臊社會主義勝券食玉炊桂說鹹道淡太母跳火坑屯悴五刃阋蹏西紀系命奚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