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邑的意思、鄉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邑的解釋

(1).上古指鄉遂的城邑。猶鄉裡。《周禮·地官·鄉師》:“以司徒之大旗,緻衆庶而陳之,以旗物辨鄉邑,而治其政令刑禁。” 鄭玄 注:“邑猶裡也。” 孫诒讓 正義:“此鄉邑亦猶言鄉裡。凡六鄉五比為閭,則聚居為城邑,猶之裡宰。六遂之邑為五鄰聚居。《小司徒》都鄙之邑為四井聚居也。然則辨鄉邑者謂即六鄉之衆而辨其某鄉某邑耳。”《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慈惠而有理者,使是掌鄉邑而治父子。” 盧辯 注:“鄉,鄉遂。邑,公邑。”

(2). 秦 漢 以後多指縣以下的小鎮。《史記·樊郦滕灌列傳》:“ 噲 以相國擊 盧綰 ,破其丞相 抵薊 南,定 燕 地凡縣十八,鄉邑五十一。” 漢 張衡 《西京賦》:“郊甸之内,鄉邑殷賑。” 梁啟超 《新史學·史學之界說》:“夫欲求人類進化之真相,必當合人類全體而比較之,通古今文野之界而觀察之,内自鄉邑之法團,外至五洲之全局……何一而非客觀所當取材者?”

(3).家鄉,故裡。《墨子·號令》:“發候,必使鄉邑忠信善重士。有親戚妻子,厚奉資之。”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唐 韓愈 《桃源圖》詩:“初來猶自念鄉邑,歲久此地還成家。” 清 方苞 《讀經解》:“而承其學者,復以教於鄉邑,各自為方,不能相通。”

(4).同鄉。《周書·馮遷傳》:“﹝ 遷 ﹞唯以謙恭接待鄉邑,人無怨者。”《南史·王懿傳》:“北土重同姓,并謂之骨肉,有遠相投者,莫不竭力營贍。若有一人不至者,以為不義,不為鄉邑所容。” 明 李東陽 《貞則堂詩》:“憶昔歸夫君,君家妾鄉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鄉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隨曆史演變而有所不同,主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解釋:

  1. 上古時期的行政單位
    指周代“鄉遂制度”中的基層城邑,相當于鄉裡或村落。如《周禮·地官·鄉師》提到“辨鄉邑,而治其政令刑禁”,這裡的“鄉邑”與地方行政管理直接相關。

  2. 秦漢後的地方小鎮
    秦漢以後多指縣以下的集鎮或小型聚居地。例如《史記·樊郦滕灌列傳》記載“定燕地凡縣十八,鄉邑五十一”,表明其作為基層行政劃分的延續。

  3. 家鄉或故裡
    常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思鄉之情。如曹植《白馬篇》中“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韓愈《桃源圖》中“初來猶自念鄉邑”,均指代故鄉。

  4. 同鄉關系
    偶爾指代同鄉之人,如《墨子·號令》提到派遣鄉邑中忠信之士執行任務,隱含地域關聯性。


補充說明
該詞含義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分析。例如,周代“鄉邑”具有行政功能(如戶籍管理),而漢代後更偏向地理概念,文學中則側重情感表達。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史記》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鄉邑的意思

鄉邑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指代農村或鄉村地區。

拆分部首和筆畫

鄉邑的部首是口,總筆畫數為10劃。

來源

鄉邑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意思與村落、農村有關,描述的是一種相對較小的居住聚落或較小規模的農業社區。

繁體

鄉邑的繁體字為鄉邑,采用了繁體字形式,常見于一些地區的方言和古代文獻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鄉邑的字形可能有一些差異。具體的古文字形可參考古代漢字研究的相關資料。

例句

1. 他出生在一個小鄉邑,過着甯靜而宜居的生活。

2. 這片鄉邑的風景如詩如畫。

3. 鄉邑中的農民們勤勉耕作,過着樸實的生活。

組詞

鄉邑的相關詞彙有:鄉村、農村、村落、農場、鄉鎮等。

近義詞

鄉邑的近義詞有:村莊、鄉村、鄉村地區、農村等。

反義詞

鄉邑的反義詞可以是城市、都市或城區等,表示與城市相對應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