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印的官吏。 清 褚人穫 《堅瓠補集·趙夫人》:“ 廣州 鈐幹 俞似 妻 趙夫人 ,筆墨灑落,類 薛稷 。”
“钤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指掌印的官吏,即負責管理印章或重要文書事務的官員。該詞由“钤”(本義為印章)和“幹”(指主幹、主管)組合而成,引申為執掌印信的核心職務。
文獻例證:
清代褚人穫《堅瓠補集·趙夫人》中提到:“廣州钤幹俞似妻趙夫人,筆墨灑落,類薛稷。”,此處“钤幹”即指掌管印章的官員。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钤”的其他引申義(如農具、鎖具等),可參考漢字工具書。
钤幹是一個漢字詞語,既可以作名詞使用,也可以作動詞使用。作名詞時,常用來指代精幹的工作人員或中層管理人員;作動詞時,常表示對所管理的事物進行監督、把關、審查的行為。
钤幹的偏旁部首是钅(鈎钁),而整個字由13畫組成。
钤幹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在古代,钤幹通常指的是主管文書的官員。
钤幹的繁體字為「鈐幹」。
在古代,钤幹的寫法有所不同,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等多個版本。以下是篆書、隸書、楷書的寫法:
- 篆書:
钤
幹
- 隸書:
钤
幹
- 楷書:
钤
幹
1. 這家公司的钤幹團隊非常穩健,辦事效率高。
2. 新任經理表示将對項目進行嚴格的钤幹。
一些和钤幹相關的組詞有:
1. 钤印:指用印章在文書或文件上蓋印。
2. 钤章:指印章,通常用于法律文件、合同等上面。
3. 钤記:指用記號、印章等進行特殊标記或認證。
钤幹的近義詞有:監督、審查、把關、管理。
钤幹的反義詞有:放任、任由、放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