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薄伐的意思、薄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薄伐的解释

(1).征伐;讨伐。《诗·小雅·出车》:“赫赫 南仲 ,薄伐 西戎 。”《晋书·孙楚传》:“ 宣王 薄伐,猛鋭长驱,师次 辽阳 ,而城池不守。” 清 吴伟业 《滇池铙吹》之三:“ 鬼国 三年劳薄伐,王师五月下殊方。”

(2).即簿伐。指先世官籍。薄,通“ 簿 ”。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丞,皆选孝廉郎年少薄伐者。”《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案品状则实才未必当,任薄伐则德行未为敍,如此则殿最之课,未尽人才。”

(3).犹敲击。《老残游记》第十回:“耳中但听得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熠熠声,干戈击轧声,金鼓薄伐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薄伐"是古汉语中具有军事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征讨、讨伐。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在《小雅·六月》中载有"薄伐猃狁,以奏肤公"的记载。从构词法分析,"薄"在此处作助词使用,属于句首发语词,主要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并无实际词汇意义,这种用法在先秦文献中较为常见,如《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明确指出"薄字在《诗经》中多用于句首作语助";"伐"则为动词,本义指击刺动作,引申为军事征讨,《说文解字》释"伐"为"击也,从人持戈",准确揭示了其军事属性。

在具体文献应用中,"薄伐"多用于描述正义性质的军事行动。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晋文公"薄伐曹卫"的战役,即体现了该词在史书中的典型用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语言发展,至秦汉时期该词逐渐被"征伐""讨伐"等双音节词替代,但在仿古文体中仍见使用,如唐代柳宗元《平淮夷雅》即有"薄伐于江"之句。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退出日常使用范畴,主要作为研究古代军事文化的重要语料存在于典籍之中。

网络扩展解释

“薄伐”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主要释义

  1. 征伐;讨伐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诗经·小雅·出车》中“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意为周朝名将南仲征讨西戎。后世如《晋书》和清代吴伟业的诗作中也沿用此意,强调军事行动。

  2. 即“簿伐”(指先世官籍)
    “薄”通“簿”,表示家族或个人的官职记录。例如汉代《汉官仪》提到选拔官员需参考“薄伐”,即考察候选人的家世背景。《三国志·魏志·傅嘏传》中也有类似用法。

  3. 敲击(罕见义项)
    此义项较少见,部分典籍中“薄伐”可引申为敲击的动作,但具体例证较少,可能为古汉语中的特殊用法。

二、用法特点

三、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典》、《沪江词典》及《诗经》《晋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富恤贫不规矩操之过蹙谗刻趁心稠夥淳元惮难蹈矩践墨雕饬东趋西步东坛镦短法馔讽胁伏龟干栏贯澈浩穣皇情荚钱结拜寄庑抉发谲诳刊期苛役空诞矿朴匡时济世狂噪两个凌锄流亡轮扁闾社摹搨蓬蓬弃财亲慈青道屈奇人气申荐十二枝书典束急疏糲讨打吃滔漫偷禄妄听文阶五藏缃叶乡饮酒线子斜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