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比翼鳥的意思、比翼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比翼鳥的解釋

[a pair of lovebirds] 傳說中的一種雌雄在一起飛的鳥,比喻恩愛夫妻

詳細解釋

(1).傳說中的一種鳥。《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 郭璞 注:“似鳧,青赤色,一目一翼,相得乃飛。”《史記·封禅書》:“西海緻七翼之鳥。” 司馬貞 索隱:“《山海經》雲:‘ 崇吾之山 有鳥,狀如鳧,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古代常以比喻恩愛夫妻。 唐 白居易 《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魯迅 《準風月談·談蝙蝠》:“有情的願作比翼鳥兒。”

(2).比喻形影不離的朋友。 三國 魏 曹植 《送應氏》詩之二:“願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比翼鳥是中國古代神話與文學中象征夫妻恩愛的經典意象。《山海經·西山經》最早記載其形态特征:“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這種雌雄并翼而飛的特殊形态,使其成為忠貞愛情的具象化表達。《爾雅·釋地》進一步闡釋其命名緣由:“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鹣鹣”,強調兩鳥必須相互依存才能翺翔的自然特性。

在文學創作領域,白居易《長恨歌》名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将這一意象推向了情感象征的高峰,成為曆代文人讴歌愛情的典範表達。現代漢語權威辭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義為:“傳說中一目一翼、兩隻并在一起才能飛的鳥,常用來比喻恩愛夫妻”,從語言學角度确立了該詞在漢語體系中的固定寓意。

這一意象承載着中華民族對婚姻關系的三重理想:生物學層面的相互依存、倫理學層面的忠貞不渝、美學層面的和諧共生。其文化内涵經過《淮南子》《博物志》等典籍的傳播,已滲透到詩詞、戲曲、民俗等多個領域,成為最具辨識度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比翼鳥”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鳥,具有深厚的文化象征意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起源與特征

  1. 神話來源:最早見于《山海經》,記載為“蠻蠻”或“鹣鹣”。根據《山海經·海外南經》和《西山經》描述,此鳥羽毛青紅相間,僅有一目一翼,雌雄必須并翼才能飛翔。
  2. 名稱演變:别稱“鹣鹣”“蠻蠻”,名稱可能因地域或語音轉譯而來,如《山海經》中“蠻蠻”與“鹣鹣”實為同一種鳥。

二、文學與象征意義

  1. 比喻恩愛夫妻:因雌雄相依的特性,常被用作夫妻情深的象征。例如,白居易《長恨歌》中“在天願作比翼鳥”即借其表達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生死不離。
  2. 象征深厚情誼:除愛情外,也用于形容摯友間形影不離、患難與共的情誼。

三、文化延伸

  1. 其他同心生靈:在《山海經》中,比翼鳥常與比目魚、比肩獸等并提,共同體現“相輔相成”的哲學觀念。
  2. 民俗寓意:民間将其視為婚姻美滿的吉祥物,常用于婚禮裝飾或祝福語中。

總結

比翼鳥通過神話傳說和文學渲染,成為中華文化中表達“相依共生”的核心意象,既承載對愛情的向往,也蘊含對人際關系的深刻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質敝賦場子鈔綴赤身黛螺等籍方冊翻異非次縫補撫盤謌詩慣寵毀約火丁解故京朝官竫人精銳捐軀報國可望而 不可即可着菎蕗六沖疠疫鹵人馬郞碼錢面醬甯樂撇古纰軟千叮咛萬囑咐遷逝喬其紗惬服晴曛親樂窮夫桑耳升險攝影者十二時慢試工時世守車雙魚鑰隼擊索處胎誨檀雞天高聽下同舍郎外寝瓦摳婉嫕喂飼吻唇文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