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菎蕗的意思、菎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菎蕗的解釋

(1).香草名。《楚辭·東方朔<七谏·謬谏>》:“菎蕗雜於黀蒸兮,機蓬矢以射革。” 王逸 注:“言持菎蕗香直之草,雜於黀蒸,燒而燃之,則不識於物也。”

(2).亦稱“ 菎蔽 ”。玉飾的箭囊。菎,通“ 琨 ”。《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 王逸 注:“菎,玉也。蔽,簙箸以玉飾之也。或言菎蕗,今之箭囊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菎蕗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植物名稱,其釋義需結合多部權威辭書及古籍用例進行考辨:

一、核心詞義解析 《漢語大詞典》釋為“古書上指香草或美竹”。《說文解字注》補充其竹類屬性,稱“蕗者,大竹之通稱,菎謂其色青蒼”。現代《辭海》綜合訓诂,界定為“古代竹類植物别稱,特指青蒼色大竹”。

二、詞源演變考據 該詞初見于《楚辭·九歌》,王逸注曰:“菎蕗,玉杖也,取竹為喻”。漢代《淮南子》高誘注中已明确其植物屬性:“菎蕗,昆侖山所生竹,其節長四寸”,顯示詞義從器物代稱向植物本體的轉化。

三、文獻例證系統

  1. 香草說:源自《楚辭·七谏》“菎蕗雜于黀蒸兮”,洪興祖補注引《本草拾遺》“菎蕗即今之佩蘭”
  2. 竹類說:《漢書·禮樂志》載“泰尊菎蕗,析木為堂”,顔師古注:“菎蕗竹,可作禮器”

四、植物學考辨 清代樸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提出“菎蕗即昆侖竹”,現代《中國竹類圖志》考為古代對剛竹屬(Phyllostachys)大型竹種的統稱。當代植物分類學研究中,有學者認為可能對應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的古稱。

五、文化意象延伸 在古典文學中形成特殊意象群:《昭明文選》李善注引《淮南子》注,将菎蕗與君子氣節相關聯;宋代《太平禦覽》引《竹譜》強調其“冬夏常青,可制雅樂”的禮樂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菎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

1. 香草名 指一種古代文獻中記載的芳香植物,常被用于比喻高潔的品性。這種用法多見于詩詞或典籍中,如《楚辭》等作品常以香草寄寓美好意象。

2. 玉飾的箭囊(通“琨”) 古代将玉飾的箭袋稱為“菎蕗”或“菎蔽”,這裡的“菎”通“琨”(美玉)。此類器物多為貴族或禮儀場合使用,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悲剝卑目秉信槟子不做美超乎尋常車蘭辍己出師無名骀蕩大集體跌交頂少東莊圖防制番蒜豐姿拂戾婦侍绀發勾股定理觀察使跪下衮帶頭號唫誨存艦船江市架造楬着節止禁暴伎能荊藍俊流了不相屬連句離本依末美中不足耨耕旁街胚芽千陌侵奪清方清風高節慶削勤勞球壇權焰日角珠庭世民所職桃花潭水妥便王機韋經晤會霧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