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疠疫的意思、疠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疠疫的解釋

瘟疫。《左傳·昭公元年》:“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於是乎禜之。” 孔穎達 疏:“癘疫謂害氣流行,歲多疾病。” 唐 韓愈 《為宰相賀雪表》:“實豐穰之嘉瑞,銷癘疫於新年。”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景賢·書周孝子事》:“時夏令初屆, 淮 泗 間癘疫流行,多朝發夕死者。” ********* 《萍蹤寄語》七六:“又例如鄉下土老兒飲了溝裡的污水,發生疠疫,他們又相信牧師們的說教,說這是天災,用來懲罰他們的罪惡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疠疫”是中國古代對瘟疫的統稱,主要指具有強烈傳染性和危害性的流行性疾病。以下從定義、曆史記載、病因認知等方面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 疠疫指由“疫疠之氣”引發的急性傳染病,具有高傳染率、緻病率和死亡率。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元年》:“水旱疠疫之災”,孔穎達疏注“害氣流行,歲多疾病”。
    • 在醫學典籍中,“疠”既可指疫病(如《周禮·疾醫》),也指麻風病等惡疾(《說文解字》稱“疠,惡疾也”)。
  2. 曆史認知演變

    • 隋代《諸病源候論》提出“節氣不和、暴風疾雨”等氣候異常是誘因;
    • 明代吳又可《瘟疫論》突破傳統“六氣緻病說”,首次提出“戾氣”理論,認為疠疫由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
    • 清代錢泳《履園叢話》記載了淮泗地區“朝發夕死”的疠疫案例。
  3. 現代視角解讀

    • 從微生物學看,對應鼠疫、霍亂等烈性傳染病;
    • 社會醫學角度強調“人-病原體-環境”三要素相互作用,如新冠肺炎等新型傳染病仍符合疠疫特征。
  4. 相關概念區分

    • 與普通“疫病”相比,疠疫更強調疾病的暴烈性和破壞性;
    • 與“疠風”(麻風病)存在交叉,但後者特指具體病症。

可通過等來源獲取更多曆史文獻和病理分析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疠疫

疠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災害性的傳染病或流行性疾病。疠疫的拆分部首為疒和疋,整個字共有11筆,讀音為lì yì。

來源

疠疫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隱公元年》中,是古代對疫病的稱呼。《廣韻》解釋為“疫也”,意指疾病的蔓延和流行。疠疫也常用于描述大規模的疾病傳播,例如鼠疠、瘟疫等。

繁體

疠疫的繁體字為「癘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疠疫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戰國時期的竹簡所寫的疠疫為「疒疋疌」,其中「疌」是一個已經不再使用的部首,表示與疾病相關。

例句

1. 這個城市最近爆發了疠疫,市民們都很擔心。

2. 面對疠疫的威脅,政府采取了緊急措施,加強了疫情防控工作。

組詞

疠疫可以與許多詞語組成新的詞語,如疠疫蔓延、疠疫爆發、疠疫防控等。

近義詞

疫病、流行病、傳染病

反義詞

健康、安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