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鄙賤之人。 漢 桓寬 《鹽鐵論·殊路》:“使二人不涉聖人之門,不免為窮夫,安得卿大夫之名?” 漢 桓寬 《鹽鐵論·後刑》:“是以君子嘉善而矜不能,恩及刑人,德潤窮夫。”
“窮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但核心解釋為“鄙賤之人”,即指社會地位低下或品行被視為低劣的人。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窮夫”一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桓寬《鹽鐵論》中多次使用。例如: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貧窮的人”,但這一說法存在争議。從漢代文獻的語境來看,“窮”更偏向“困頓、卑賤”而非單純的經濟貧困,強調身份或品行的低微。
有說法稱該詞出自《左傳·哀公十年》,但未在其他權威來源(如、2)中得到佐證,可能為誤引。建議以漢代文獻為可靠依據。
“窮夫”的核心含義是“鄙賤之人”,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社會性或道德性貶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鹽鐵論》原文及漢代訓诂資料。
《窮夫》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一個貧窮的男人。他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貧窮,無力維持家庭的生計。
《窮夫》由“穴”、“夂”和“蔔”三個部首組成,總計有13個筆畫。
《窮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公劉》篇中。在古代的農耕社會中,由于經濟條件有限,生活貧困的農民常常用來形容自己的身份。
《窮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窮夫」。
在古代漢字中,窮夫通常的寫法為「窮夫」或「窮民」。可以看出,在古代的時候,貧窮在社會中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1. 盡管他是一個窮夫,但他通過辛勤工作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條件。
2. 這個窮夫十分勤勞,但仍然無法擺脫貧困。
1. 窮苦:形容極度貧困。
2. 乞丐:指以乞讨為生的窮人。
3. 貧困:形容經濟困難,生活拮據。
4. 赤貧:形容極度貧困,一無所有。
1. 貧困
2. 貧窮
3. 窮困
4. 身無分文
1. 富豪
2. 富有
3. 富裕
4. 有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