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比翼鸟的意思、比翼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比翼鸟的解释

[a pair of lovebirds] 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在一起飞的鸟,比喻恩爱夫妻

详细解释

(1).传说中的一种鸟。《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鶼鶼。” 郭璞 注:“似鳧,青赤色,一目一翼,相得乃飞。”《史记·封禅书》:“西海致七翼之鸟。” 司马贞 索隐:“《山海经》云:‘ 崇吾之山 有鸟,状如鳧,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古代常以比喻恩爱夫妻。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鲁迅 《准风月谈·谈蝙蝠》:“有情的愿作比翼鸟儿。”

(2).比喻形影不离的朋友。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二:“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比翼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与文学中象征夫妻恩爱的经典意象。《山海经·西山经》最早记载其形态特征:“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这种雌雄并翼而飞的特殊形态,使其成为忠贞爱情的具象化表达。《尔雅·释地》进一步阐释其命名缘由:“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强调两鸟必须相互依存才能翱翔的自然特性。

在文学创作领域,白居易《长恨歌》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将这一意象推向了情感象征的高峰,成为历代文人讴歌爱情的典范表达。现代汉语权威辞书《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释义为:“传说中一目一翼、两只并在一起才能飞的鸟,常用来比喻恩爱夫妻”,从语言学角度确立了该词在汉语体系中的固定寓意。

这一意象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婚姻关系的三重理想:生物学层面的相互依存、伦理学层面的忠贞不渝、美学层面的和谐共生。其文化内涵经过《淮南子》《博物志》等典籍的传播,已渗透到诗词、戏曲、民俗等多个领域,成为最具辨识度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

网络扩展解释

“比翼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具有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起源与特征

  1. 神话来源:最早见于《山海经》,记载为“蛮蛮”或“鹣鹣”。根据《山海经·海外南经》和《西山经》描述,此鸟羽毛青红相间,仅有一目一翼,雌雄必须并翼才能飞翔。
  2. 名称演变:别称“鹣鹣”“蛮蛮”,名称可能因地域或语音转译而来,如《山海经》中“蛮蛮”与“鹣鹣”实为同一种鸟。

二、文学与象征意义

  1. 比喻恩爱夫妻:因雌雄相依的特性,常被用作夫妻情深的象征。例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即借其表达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死不离。
  2. 象征深厚情谊:除爱情外,也用于形容挚友间形影不离、患难与共的情谊。

三、文化延伸

  1. 其他同心生灵:在《山海经》中,比翼鸟常与比目鱼、比肩兽等并提,共同体现“相辅相成”的哲学观念。
  2. 民俗寓意:民间将其视为婚姻美满的吉祥物,常用于婚礼装饰或祝福语中。

总结

比翼鸟通过神话传说和文学渲染,成为中华文化中表达“相依共生”的核心意象,既承载对爱情的向往,也蕴含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黯昧宝马八郤北宫婴儿变辞猋风避捍才思残香打补靪档子班黮黭大器抵啎地下街断发二见方外之人反纽泛拚霏娓甘节鲠咽嗝吱合驩诃谴婚配惛塞燋然家僮鸡日旧来绝交拉持谅解流质俚子马皋鱼毛蓬蓬梦枕敉邦怒目砲凤烹龙堋淫嫖客平估前景让手融达芟除社祭圣策叔婆私奸厮扑塘汛投辖土狗子文席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