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冊的意思、方冊的詳細解釋
方冊的解釋
[ancient books]
聖賢事業,俱在方冊。——韓愈《與孟尚書書》
詳細解釋
簡牍;典籍。 漢 蔡邕 《東鼎銘》:“保乂帝家,勛在方冊。” 唐 張九齡 《賀赦表》:“臣聞古之王政,雖在方冊,将崇舊典,必俟聖君。”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方冊》:“方冊雲者,書之於版,亦或書之竹簡也。通版為方,聯簡為冊。” 明 張甯 《方洲雜言》:“ 唐舉 、 許負 而下,載諸方冊者皆其驗者,不驗而弗傳者尤多也。”
詞語分解
- 方的解釋 方 ā 四個角都是暗乃謀咝位蛄雒娑際侵苯撬謀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階印保!邸 數學上指某數自乘的積:方根。平方。開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邊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區,地域:地方。
- 冊的解釋 冊 è 古代稱編串好的竹簡,現在指裝潢好的紙本子:紀念冊。花名冊。畫冊。 量詞,指書籍:一冊書。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書或封爵的诏書:冊文(文體名,為冊命、冊書等诰命文字的一種。簡稱“冊”)。冊命
網絡擴展解釋
“方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方冊(拼音:fāng cè)原指古代的簡牍、典籍,即記載聖賢思想或曆史文化的書籍。例如韓愈在《與孟尚書書》中提到:“聖賢事業,俱在方冊。”
二、詳細解釋
-
字面含義
- “方”指書寫用的木闆,“冊”指串聯的竹簡。古代将文字刻在木闆或竹簡上,合稱“方冊”,後泛指書籍。
- 例如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提到:“通版為方,聯簡為冊。”
-
引申意義
- 作為成語時,形容一個人博學多才,掌握多種技能和知識。例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中“先王聖化,布在方冊”。
三、曆史出處與用例
- 漢代:蔡邕《東鼎銘》提到“勳在方冊”;
- 唐代:張九齡《賀赦表》中“古之王政,雖在方冊”;
- 宋代:朱熹學派強調“天下事物之理,皆載方冊”。
四、現代用法
現代多用于形容經典著作或博學之人,例如:“他的學識如方冊般淵博。”
(注:如需查看更多曆史用例或完整文獻,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冊(fāng cè)是一個表示“方方面面的冊子”的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方”和“冊”。下面是關于方冊的一些詳細内容。
來源:方冊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的《字林》一書中。它指的是收集或記錄各種方面内容的冊子,如方言、方劑、方位等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方(丶一) 士(丶丶一一)冖(一一一)亠(一一)十(一一一一) 冖(一一一)刂(丿)一(一)
繁體:方冊的繁體寫法為「方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代,方冊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然而,它的基本意義和拼寫在曆史上并沒有發生重大變化。
例句:我買了一本方冊,裡面收錄了各種方言的資料。
組詞:方孔(fāng kǒng)、方案(fāng àn)、方正(fāng zhèng)
近義詞:手冊(shǒu cè)、手劄(shǒu zhá)、冊子(cè zi)
反義詞:軟書(ruǎn shū)、手抄本(shǒu chāo běn)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