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居一舍的郎官。後亦泛指僚友。《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直不疑 ﹞同舍有告歸,誤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覺,妄意 不疑 , 不疑 謝有之,買金償。而告歸者來而歸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慙。” 唐 劉禹錫 《窦朗州見示與澧州元郎中早秋贈答命同作》詩:“鄰境諸侯同舍郎, 芷江 蘭浦恨無梁。”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神仙·神佛佑人再生》:“其父歸,偕同舍郎讀之,字皆若《倉頡》,不甚辨,相與驚怪。”
“同舍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同舍郎指同居一舍的郎官,後引申為泛指同僚或關系密切的僚友。
“舍”指官署或集體住所,“郎”是古代官職(如漢代郎官為宮廷侍從),因此“同舍郎”字面意為在同一官署或住所任職的郎官。
《史記》中的記載
據《史記·萬石張叔列傳》記載,漢代直不疑與同舍郎曾因誤會引發故事:有人誤拿同僚金子,直不疑主動賠償,後真相大白,突顯其品德。
此典故成為“同舍郎”一詞的典型用例,也反映了古代同僚間的相處模式。
後世文學中的引用
唐代劉禹錫在詩中用“鄰境諸侯同舍郎”形容跨地域的僚友關系;明代沈德符的《野獲編》亦提及該詞,說明其沿用時間較長。
若需深入考據,可查閱《史記》原文、劉禹錫《窦朗州見示與澧州元郎中早秋贈答命同作》等作品,或參考《野獲編》等明代筆記。
同舍郎是指和自己同住的男性室友。在古代,同舍郎一詞通常用來指代親近的朋友或者室友。
《同舍郎》的拆分部首為“彳”和“竹”,其中“彳”部表示行走的步伐,而“竹”部則表示植物竹木。這個詞共有12畫。
《同舍郎》這個詞源自古代儒家經典《禮記·檀弓上》中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描述了同舍郎之間的友誼和共同生活的情景。
繁體字中,《同舍郎》的寫法為「同舍郎」。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同舍郎這個詞的形态會有一些變化。比如,有的時候會用「同舍郞」來表示,但意思和用法都是相似的。
1. 我的同舍郎是一個非常好相處的人。
2. 我和同舍郎一起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光。
同院郎、同學郎、同居郎
室友、親密朋友、舍友
敵人、陌生人、對立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