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賦的意思、敝賦的詳細解釋
敝賦的解釋
對自己軍隊的謙稱。古代按田畝出車徒,故稱兵卒、車輛為賦。《左傳·襄公八年》:“ 蔡 人不從,敝邑之人不敢寧處,悉索敝賦,以讨于 蔡 。”《國語·魯語下》:“我先君 襄公 不敢寧處,使 叔孫豹 悉帥敝賦,踦跂畢行,無有處人,以從軍吏。”
詞語分解
- 敝的解釋 敝 ì 破舊,壞:敝舊。敝俗。敝衣。敝屣。敝帚自珍。 謙辭,用于與自己有關的事物:敝人(我)。敝姓。敝處。敝校。敝國。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賦的解釋 賦 (賦) ù 舊指田地稅:田賦。賦稅。 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念詩或作詩:登高賦詩。 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賦有。天賦。禀賦。 古同“敷”,鋪陳,分布。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敝賦”是古代漢語中的謙稱詞彙,主要用于指代自己的軍隊或兵力。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1.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對自己軍隊的謙稱。古代按田畝征調兵卒和車輛,因此用“賦”代指兵力或軍事資源,而“敝”表示自謙(意為“破舊的”或“不足的”),組合後即“敝賦”。
- 構成來源:古代兵役和車馬征調與田畝制度相關,“賦”本指田賦,後引申為軍事力量;加上“敝”以示謙遜。
2.文獻用例
- 《左傳·襄公八年》中記載:“悉索敝賦,以讨于蔡”,意為“調動全部兵力讨伐蔡國”。
- 《國語·魯語下》提到:“悉帥敝賦,踦跂畢行”,指“率領全部軍隊盡力出征”。
3.用法特點
- 謙辭功能:多用于外交辭令或正式場合,通過自貶表示對對方的尊重。
- 常見搭配:如“悉索敝賦”(竭盡兵力)、“悉帥敝賦”(率領全部軍隊),強調全力以赴。
4.現代應用
-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學作品中。例如造句:“寇三淼悉索敝賦,暗中調集弓箭手”。
“敝賦”反映了古代軍事制度與禮儀文化,其謙遜表達方式體現了中華文化中的自謙傳統。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左傳》《國語》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敝賦,拆分部首:敝(攴,丄),賦(貝,武),筆畫:敝(7畫),賦(11畫)。
敝賦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賦體文。賦體文是中國古代文學中一種較為獨特的體裁,它是一種模仿古人風格的作品,流傳于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敝賦也常用來形容那些不夠好或破舊的物品。
敝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不同,但敝賦并沒有明顯的區别。敝賦的寫法在古代通常是用毛筆在紙上進行書寫。
例句:
1. 這個衣衫破爛的乞丐看起來真是敝賦中人。
2. 這台電腦已經敝賦不堪,需要換一台新的了。
組詞:敝賦師、敝賦之物、敝賦題名、敝賦修補
近義詞:破舊、破敗、陳舊
反義詞:華麗、新穎、精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