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茅屋的意思、茅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茅屋的解釋

[thatched cottage;hut] 用蘆葦、稻草等苫蓋屋頂的簡陋房子

詳細解釋

亦作“茆屋”。用茅草蓋的房屋。《左傳·桓公二年》:“清廟茅屋。” 杜預 注:“以茅飾屋,著儉也。”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詩之一:“茅屋還堪賦,桃源自可尋。” 唐 姚合 《将歸山》詩:“聞道舊溪茆屋畔,春風新上數枝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六·雞上木》:“日午吹煙絶,吟聲出茅屋。”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二:“他自己連茅屋都沒得住的,東飄西蕩,你到那裡去找他?”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茅屋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茅屋”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用茅草、蘆葦或稻草等材料建造的簡陋房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茅屋通常指結構簡單、造價低廉的住所,常見于古代或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其屋頂以茅草、稻草等天然材料覆蓋,牆壁則可能用泥土、竹木等搭建,整體條件較為艱苦。

  2. 曆史與文獻引用

    • 《左傳·桓公二年》提到“清廟茅屋”,杜預注解為“以茅飾屋,著儉也”,說明茅屋在古代是節儉的象征。
    • 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描繪了茅屋在風雨中破損的情景,反映了貧寒生活的真實寫照。
  3. 使用場景
    茅屋多用于形容鄉村、山野或貧困地區的居所,也可在文學作品中營造質樸、自然的意境。例如《三國演義》描述漢獻帝逃難時“居于茅屋中”,突顯了當時環境的艱難。

  4. 近義詞與結構特點
    近義詞包括“草房”“茅舍”等。其建築特點是屋頂厚實但易損,需定期更換茅草以防漏水,牆體多以泥土夯實,保暖性較差。

總結來看,“茅屋”不僅是一種居住形式,更承載着曆史文化與生活方式的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左傳》、杜甫詩歌等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茅屋的意思

茅屋是指用茅草、稻草等覆蓋搭建的簡陋房屋。這種房屋常見于農村或貧困山區,因其簡樸而被稱為茅屋。

拆分部首和筆畫

茅屋的部首是艹,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茅屋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澤陽》一詩中:“曳其茅以贻餘東畝。”茅又稱為茅草,屋即房屋,因此茅屋指的是以茅草為覆蓋材料的房屋。

繁體

繁體字茅屋的寫法為茅屋,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對茅屋的寫法有一些變體,例如:

例句

1. 農民住在一間簡陋的茅屋裡。

2.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成功地從茅屋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3. 茅屋雖然簡陋,卻能給人溫暖和安全。

組詞

茅屋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近義詞

茅屋的近義詞有:

反義詞

茅屋的反義詞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