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悫的意思、端悫的詳細解釋
端悫的解釋
正直誠謹。《商君書·慎法》:“初假吏民奸詐之本,而求端慤之末, 禹 不能以使十人之衆,庸主安能以禦一國之民?”《淮南子·主術訓》:“其民樸重端慤。” 高誘 注:“端,直也;慤,誠也。”《後漢書·鄧骘傳》:“常母子兄弟,内相勑厲,冀以端慤畏慎,一心奉戴,上全天恩,下完性命。”《新唐書·畢誠傳》:“性端慤,不妄與人交。”《明史·陳選傳》:“ 選 自幼端慤,寡言笑,以聖賢自期。”
詞語分解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 悫的解釋 悫 (慤) è 誠實,謹慎:法正 * 悫。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端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uān què,由“端”和“悫”組合而成,含義如下:
1.基本釋義
- 端:指正直、端正,如“端方”“端直”。
- 悫(què):意為誠實、謹慎,如“誠笃”。
- 合義:形容人正直而誠實的品質,即“正直誠謹”。
2.文獻引證
- 《商君書·慎法》提到:“求端悫之末,禹不能以使十人之衆”,強調正直誠謹的重要性。
- 《淮南子·主術訓》稱:“其民樸重端悫”,高誘注解為“端,直也;悫,誠也”。
- 《後漢書·鄧骘傳》用“端悫畏慎”描述謹慎奉公的态度。
3.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如《明史·陳選傳》中“選自幼端悫”,指其從小正直誠實。
- 常與“詐僞”“奸詐”對比,體現儒家對道德修養的重視。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端直、誠笃、方正。
- 反義詞:奸詐、虛僞、狡黠。
“端悫”強調内外一緻的品德,既有正直的言行,又含内在的誠實,常見于古代典籍對人物德行的評價。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悫(duān qu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我來為你分别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端(duān)是由“立”字旁和“段”字底構成,總共有4畫。
悫(què)是由“忄”字旁和“索”字底構成,總共有12畫。
【來源】
端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其意思通常是形容品德或氣質高尚、卓越。
【繁體】
在繁體字中,端悫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端悫的字寫法也和現在的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的端悫品質讓人欽佩。
2. 她具備端悫的素質,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領導。
【組詞】
使用端悫這個詞語作為主體,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語,例如:端莊、悫亮、素悫等。
【近義詞】
端悫的近義詞包括:高尚、卓越、崇高。
【反義詞】
與端悫意義相反的詞可以有:污濁、卑鄙、庸俗。
以上就是有關端悫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簡要解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