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言妄聽的意思、妄言妄聽的詳細解釋
妄言妄聽的解釋
[not take sth. too seriously] 隨意言之,隨意聽之,說者無心,聽者無意
詳細解釋
謂言者隨便說說,聽者姑且聽聽,皆不認真看待。語本《莊子·齊物論》:“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聽之。” 清 袁枚 《<新齊諧>序》:“妄言妄聽,記而存之,非有所感也。”
詞語分解
- 妄言的解釋 .謬說。《管子·山至數》:“不通於輕重,謂之妄言。”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皇家撰《晉史》,多取此書。遂採 康王 之妄言,違 孝标 之正説。”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尊稱聖人,自
- 妄聽的解釋 .《莊子·齊物論》:“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聽之。”後以“妄聽”謂隨便聽聽,不認真看待。 魯迅 《準風月談·偶成》:“時代已遠,真僞難明,那邊妄言,這邊妄聽。”參見“ 妄言妄聽 ”。.亂聽;偏聽。《
專業解析
“妄言妄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以從字面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
字面拆解與基本含義:
- 妄言: “妄”指虛妄、不真實、胡亂;“言”指說話。合起來指說些荒誕不經、沒有根據的話。
- 妄聽: “妄”同樣指虛妄、不真實;“聽”指聽信、聽取。合起來指姑且聽聽,并不當真,不加以相信。
- 整體: 因此,“妄言妄聽”描述的是這樣一種狀态:一方隨意地說些荒誕無稽的話,另一方則姑且聽着,但并不信以為真。它強調的是一種說者無心(或有意編造)、聽者無意(不當真) 的互動關系。
-
引申義與核心寓意:
- 這個成語的核心寓意在于對不實之辭的态度。它告誡人們:
- 對于說話者(言者): 不要信口開河,傳播沒有根據、荒誕不經的信息。
- 對于聽話者(聽者): 面對聽到的離奇或難以置信的言論,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輕易相信,應持一種姑妄聽之的态度,即聽聽就算了,不必認真對待或傳播。
- 它體現了對信息傳播的一種審慎态度,提醒人們要辨别真僞,不要輕信謠言或虛妄之言。
-
出處與典故:
- 該成語最早出自《莊子·齊物論》:“予嘗為女(汝)妄言之,女(汝)以妄聽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姑且對你隨便說說,你也就姑且隨便聽聽。” 莊子用此來說明言論的隨意性和相對性,後世便由此提煉出“妄言妄聽”這個成語。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
現代用法:
- 在現代漢語中,“妄言妄聽”常用于形容對某些小道消息、奇談怪論或明顯不可信的說法的一種态度。
- 它強調的是一種不輕信、不傳播的理性立場。
- 有時也帶有一些戲谑或無奈的意味,表示對某些無稽之談不必過于較真。
“妄言妄聽”意指說話的人隨意亂說(妄言),聽話的人姑且聽聽,不當真(妄聽)。它源自《莊子》,核心在于告誡人們不要輕信和傳播虛妄不實的言論,體現了對信息應持有的審慎和理性态度。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中國最權威的大型漢語語文詞典之一,由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其對成語的釋義詳盡,注重源流和書證。 (可參考官方介紹: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 漢語大詞典 - 注:此為出版社介紹頁面鍊接,非詞典内容本身鍊接)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作為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代表,其對常用成語的釋義精煉準确。 (可參考官方介紹:商務印書館 - 現代漢語詞典 - 注:此為出版社介紹頁面鍊接,非詞典内容本身鍊接)
-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綜合性辭典,兼具語文詞典和百科詞典的功能,對成語的釋義兼顧語文義和可能的背景知識。 (可參考官方介紹:上海辭書出版社 - 辭海 - 注:此為出版社介紹頁面鍊接,非詞典内容本身鍊接)
- 《成語大詞典》(多種版本):市面上有多種以“成語大詞典”為名的工具書,通常由權威出版社(如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組織專家編纂,收錄成語數量多,解釋詳盡,注重出處和例句。選擇知名出版社的版本更具權威性。
- 古籍原文(《莊子·齊物論》):作為成語的最早出處,具有根本性的權威性。可通過權威的古籍整理本或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查閱原文。 (古籍原文本身無直接鍊接,需通過專業書籍或數據庫獲取)
(注:由于詞典具體内容通常受版權保護,無法提供直接指向具體詞條解釋的網頁鍊接。以上提供的鍊接為相關權威出版機構的官方網站介紹頁面,用以佐證來源的權威性和真實性。)
網絡擴展解釋
“妄言妄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說話的人隨意說,聽的人隨意聽,雙方都不認真對待。
- 字詞解析:
- 妄:意為“不實”“隨意”。
- 言/聽:分别對應“說”和“聽”,強調雙方行為的輕率性。
出處與典故
- 最早來源:出自《莊子·齊物論》,原文為:“予嘗為女(汝)妄言之,女(汝)妄聽之奚。”莊子通過此句表達對語言真實性的質疑,主張不必過于執着言辭。
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
- 感情色彩:含貶義,常用于批評不嚴肅的交流态度。
示例與應用
- 古籍例句: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用“妄言妄聽,記而存之,非有所感也”,描述對荒誕内容的記錄态度。
- 現代場景:適用于形容閑聊八卦、敷衍對話等情境,如:“會議上他妄言妄聽,導緻問題未被真正解決。”
補充說明
- 發音:拼音為wàng yán wàng tīng,注音為ㄨㄤˋ ㄧㄢˊ ㄨㄤˋ ㄊㄧㄥ。
- 近反義詞:部分資料提及近義詞為“土崩瓦解”(存疑,需結合語境),反義詞如“正人君子”,但更貼合的對照表達需根據上下文判斷。
總結來看,該成語強調交流中缺乏嚴肅性,需結合語境判斷其貶義程度。如需進一步探究莊子的哲學背景,可參考《齊物論》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班班傍顧奔牛比迸斃而後已餅肥殘釭常宗沉疴宿疾侈物酬待脆嫩覆藏覆定賦索甘霈高醫海底山脈駭轟橫草不動,竪草不拿宦客江郊交詈聚唾解骖戒曙寄名警惠景企盡美盡善九冬決配壼奧賴事籠毂滿月酒面面光秘藏滅沉明曜木材惬心清節裡擎奇輕騎簡從清斲畎隴泉窩桑榆景山瓶使錢霜儉術法孰慮誦功索然無味特務桐花惟日為歲沃日狹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