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鼻觀的意思、鼻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鼻觀的解釋

[naris;nostril] 鼻孔,也指嗅覺

詳細解釋

(1).佛教觀想法,謂觀鼻端白。 宋 蘇轼 《和黃魯直燒香》之一:“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宋 黃庭堅 《題海首座壁》詩:“香寒明鼻觀,日永稱頭陀。” 清 林如璋 《和村居雜詠》:“鼻觀微參色相空,涼生蘋末滿亭風。”參見“ 鼻端白 ”。

(2).鼻孔。指嗅覺。 宋 陸遊 《登北榭》詩:“香浮鼻觀煎茶熟,喜動眉間鍊句成。” 清 許秋垞 《聞見異辭·返魂奇事》:“昏沉中似有奇香透入鼻觀,遂蘇,漸次復原。” 陳炜谟 《狼筅将軍》:“粼粼的風,送來一陣陣院子裡的花香,沁入我的鼻觀,全身頓覺輕松多了。”

(3).以鼻聞之。 宋 朱熹 《梅花開盡不及吟賞感歎成詩聊贻同好》之二:“鼻觀殘香裡,心期昨夢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鼻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鼻孔或嗅覺,多用于書面語。例如:“花香沁人鼻觀”即通過嗅覺感知香氣。

  2. 佛教術語
    在佛教修行中,鼻觀指“觀鼻端白”的禅修方法,即專注凝視鼻尖以入定。宋代蘇轼詩句“且令鼻觀先參”即引用此法。

  3. 嗅覺與文學意象
    古人常以“鼻觀”代指嗅覺感知,尤其在詩詞中用于描繪氣味引發的意境。例如陸遊的“香浮鼻觀煎茶熟”,形容茶香透過嗅覺觸發詩興。

  4. 香學中的特殊用法
    在品香領域,“鼻觀”指通過細緻嗅聞分辨香的層次(如甜、涼、苦等),強調虛實相生的品鑒藝術。宋人提出“清、甘、溫、烈、媚”五品标準,即基于此法。


該詞既有生理感官的直指(鼻孔/嗅覺),又蘊含文化意涵,涵蓋禅修、文學審美及香道實踐。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側重,如佛教典籍中多指修行法,詩詞中則偏向嗅覺描寫。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鼻觀》這個詞源于漢語,用于形容人們憑借敏銳的直覺或觀察力來洞察問題或事物的本質。現代漢字中,“鼻觀”由兩個部首組成:左側的部首是“鼻”字部,表示與鼻子有關的事物;右側的部首是“觀”字部,表示觀察或觀看。總共有10個筆畫構成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鼻觀”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一種稱為小篆的字體,用于刻寫象形文字。在小篆中,“鼻觀”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的“鼻”字部分顯示了更多的象形特征。 以下是一個使用“鼻觀”的例句:“他以鼻觀察,準确地判斷出了問題所在。” 在組詞方面,“鼻觀”可以和其他漢字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鼻祖”表示某個學派或流派的創始人,或某個技藝的奠基人。 在近義詞方面,與“鼻觀”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洞察”,指的是通過敏銳的觀察和理解來看透問題或事物的本質。 與“鼻觀”相對的反義詞是“目瞎”,指的是指缺乏觀察能力或無法判斷事物本質的人。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