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鼻觀的意思、鼻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鼻觀的解釋

[naris;nostril] 鼻孔,也指嗅覺

詳細解釋

(1).佛教觀想法,謂觀鼻端白。 宋 蘇轼 《和黃魯直燒香》之一:“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宋 黃庭堅 《題海首座壁》詩:“香寒明鼻觀,日永稱頭陀。” 清 林如璋 《和村居雜詠》:“鼻觀微參色相空,涼生蘋末滿亭風。”參見“ 鼻端白 ”。

(2).鼻孔。指嗅覺。 宋 陸遊 《登北榭》詩:“香浮鼻觀煎茶熟,喜動眉間鍊句成。” 清 許秋垞 《聞見異辭·返魂奇事》:“昏沉中似有奇香透入鼻觀,遂蘇,漸次復原。” 陳炜谟 《狼筅将軍》:“粼粼的風,送來一陣陣院子裡的花香,沁入我的鼻觀,全身頓覺輕松多了。”

(3).以鼻聞之。 宋 朱熹 《梅花開盡不及吟賞感歎成詩聊贻同好》之二:“鼻觀殘香裡,心期昨夢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鼻觀是漢語中一個兼具宗教哲學與文學意象的複合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字源本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鼻觀”最初由“鼻”與“觀”組合而成,字面意為“以鼻觀察”。此處“觀”特指佛教修行中的“觀法”,即通過特定感官進行禅修體悟的方法。該詞最早見于唐代佛經譯本,如《大佛頂首楞嚴經》所述六根清淨法門。

二、佛教術語 在佛學典籍中,“鼻觀”屬于“六根觀”之一,指通過鼻根(嗅覺功能)修習止觀,達到對香塵的超越認知。《佛學大辭典》将其定義為:“修行者專注鼻息出入,破除對香臭二氣的執着,從而證入清淨境界的禅修法門”。此法與“耳根圓通”等同屬《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法要。

三、文學轉義 宋明文人将佛教術語轉化為詩意表達,如陸遊《梅花絕句》中“鼻觀舌根俱欠事,醉眠猶半脫綸巾”,此處“鼻觀”既指嗅覺感知梅花香氣,又隱喻超脫物外的精神境界。清代李漁《閑情偶寄》更将“鼻觀”引申為審美體驗:“焚香聽雨,鼻觀先參,乃文人雅事之首”。

網絡擴展解釋

“鼻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鼻孔或嗅覺,多用于書面語。例如:“花香沁人鼻觀”即通過嗅覺感知香氣。

  2. 佛教術語
    在佛教修行中,鼻觀指“觀鼻端白”的禅修方法,即專注凝視鼻尖以入定。宋代蘇轼詩句“且令鼻觀先參”即引用此法。

  3. 嗅覺與文學意象
    古人常以“鼻觀”代指嗅覺感知,尤其在詩詞中用于描繪氣味引發的意境。例如陸遊的“香浮鼻觀煎茶熟”,形容茶香透過嗅覺觸發詩興。

  4. 香學中的特殊用法
    在品香領域,“鼻觀”指通過細緻嗅聞分辨香的層次(如甜、涼、苦等),強調虛實相生的品鑒藝術。宋人提出“清、甘、溫、烈、媚”五品标準,即基于此法。


該詞既有生理感官的直指(鼻孔/嗅覺),又蘊含文化意涵,涵蓋禅修、文學審美及香道實踐。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側重,如佛教典籍中多指修行法,詩詞中則偏向嗅覺描寫。

别人正在浏覽...

埃及白苎衫被迫鬓髯禅士産殖朝末成訓赤松子輿蕩氣回腸得算多婚風清月白鋒铦高密衮貢元跪石鎬池君黃祥圜視間架檢治交警晶晃敬時愛日集甯寖衰進種濟世愛民極重不反口多踉踉跄跄曆涉禮生龍骨車沒理會處磨佗内幕盤岸飄霣貧辛凄怨铨考忍俊如兄三頭六面山肴海錯沈聲世界語儵魚歲月如流倘來騊駼題欵題字頽影卧鎮無竟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