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刑的意思、錯刑的詳細解釋
錯刑的解釋
設置刑法而不用。錯,通“ 措 ”。語本《荀子·議兵》:“威厲而不試,刑錯而不用。” 王念孫 《讀書雜志·荀子五》:“錯,置也,置設也。言……刑雖設而不用也。”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世人薄 申 韓 之實事,嘉 老 莊 之誕談,然而為政,莫能錯刑。”
詞語分解
- 錯的解釋 錯 (錯) ò 不正确,與實際不符:差錯。過錯。錯訛。錯謬。錯覺。錯怪。不錯。錯愛。将錯就錯。 交叉着:交錯。錯亂。錯雜。錯綜(縱橫交叉)。錯動。錯落(交錯紛雜)。盤根錯節。 叉開:錯開。錯車。錯過機
- 刑的解釋 刑 í 對犯罪的處罰:刑罰。刑法。刑律。刑事。執刑。服刑。 特指對犯人的體罰:刑訊。受刑。刑具。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錯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刑法設置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錯刑”指設置刑法但實際不使用。其中“錯”通“措”,意為“放置、設置”。該詞源自《荀子·議兵》:“威厲而不試,刑錯而不用”,即通過威懾而非實際施行刑罰來維持秩序。
2.字義分解
- 錯(cuò):通假字“措”,表示“設置、施行”。
- 刑(xíng):指刑法、刑罰。
3.文獻出處與用法
- 《荀子·議兵》:最早提出“刑錯而不用”的概念,強調以威懾代替嚴刑峻法。
- 王念孫《讀書雜志》:進一步解釋“錯”為“置也,設也”,即刑法雖設但無需動用。
- 葛洪《抱樸子·用刑》:批評當時輕視法家思想的現象,指出“為政莫能錯刑”,說明其現實應用背景。
4.相關延伸
該詞多用于古籍中,體現儒家“德主刑輔”的思想,主張通過教化減少刑罰的實際使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原文及古代法律思想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錯刑》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該詞指的是司法機關對某個人錯誤判決,将無辜者錯誤關押或判處錯誤的刑罰。這是一種司法錯誤。
拆分部首和筆畫:《錯刑》這個詞的部首是“讠”和“刂”,其中“讠”讀作“讠”聲母“yán”,韻母無,音調平聲;“刂”讀作“刂”聲母“dāo”,韻母無,音調陽平聲。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錯刑》一詞來源于漢語中“錯”和“刑”的組合。其中,“錯”意為錯誤、錯誤的行為;“刑”指刑罰、懲罰。
繁體:《錯刑》(寫作簡體“錯刑”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寫作《錯刑》的字形與現代簡化字有所不同,具體差異請參考相關古代漢字字典。
例句:他無辜地被錯刑關押了多年。
組詞:冤案、司法錯誤、判決錯誤、錯誤關押。
近義詞:冤獄、冤罪。
反義詞:公正判決、合法刑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