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傷風敗俗。《書·君陳》:“狃于姦宄,敗常亂俗。”《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如 莊周 等又滑稽亂俗。” 南朝 宋 孝武帝 《沙汰沙門诏》:“敗道亂俗,人神交忿。”
(2).壞風俗。《荀子·榮辱》:“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亂世、得亂俗。”《漢書·禮樂志二》“撥亂反正” 唐 顔師古 注:“撥去亂俗而還之於正道也。”
“亂俗”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描述社會風氣混亂、道德規範失序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社會風俗混亂無序,道德約束力喪失的狀态。常出現在社會變革或價值觀念混淆的時期,例如淫穢色情、低俗娛樂等不良現象盛行時,可用此詞批評。
總結來看,“亂俗”既指具體的不良行為,也反映社會整體道德危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批判或警示含義。
亂俗一詞通常用來形容習俗或行為失去秩序、不合理或越軌的現象。
亂俗的部首是丷 (丷是由兩個個字相連構成的),拼音為“cha“, 筆畫數為三。
“亂俗”一詞的來源較為簡單,是由“亂”和“俗”兩個字組成。這兩個字都是漢字中常用的字,沒有繁體字。
古代在沒有标準化的漢字寫法時期,漢字的寫法并不固定。因此,無法确定“亂俗”在古時候的具體寫法。
1. 在節假日,一些市民放煙花爆竹擾亂了整個社區的習俗。
2. 這個城市的亂俗問題嚴重,治理起來非常困難。
亂節、糟習、狂俗、荒唐習俗
亂紀、混亂、不規範
規範、正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