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物體給人以黏糊的感覺。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三:“嫂嫂,你也用這蘭花粉麼?這不大好。撲在身上膩得得的,一點也不爽滑。” 茅盾 《鍛煉》二:“她正靠在那膩得得的薄棉被上回憶夜來所得的夢。”
“膩得得”是一個漢語形容詞,主要用于描述物體或觸感帶來的粘膩、黏糊感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拼音:nì de de(部分來源也标注為nì dé dé)
釋義:形容物體表面或觸感黏糊、不幹爽的狀态,常帶有輕微負面色彩。例如皮膚塗抹過厚的護膚品,或棉被潮濕時的觸感等。
該詞屬于方言或口語化表達,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經典文學作品。其近義詞包括“黏糊糊”“油膩膩”,但“膩得得”更強調觸感而非視覺。
如需更全面的釋義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膩得得》是一個口語化的詞語,通常用于形容對某事物或某人感到厭倦、疲倦或反感,意思與“厭煩”、“膩煩”相近。
《膩得得》由“月”、“心”、“又”、“扌”、“心”、“卩”六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
《膩得得》最早可以追溯到網絡詞語的使用,其出現時間大約在2010年前後,廣泛在社交媒體和網絡論壇上流行起來。
繁體字為《膩得得》。
在古代漢字中,沒有直接對應于《膩得得》這個詞的寫法,因為這是一個現代口語化的詞語。
1. 我已經天天聽你說同樣的話了,實在是膩得得。
2. 這部電影我看了三遍了,現在對它感到膩得得。
3. 這件衣服穿了好多天了,都膩得得了。
1. 膩煩
2. 厭倦
3. 疲倦
4. 反感
1. 厭煩
2. 煩躁
3. 厭惡
4. 不耐煩
1. 興奮
2. 愛好
3. 熱衷
4. 喜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