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開天辟地。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天開地闢真主出,猶須再駕方凱旋。” 元 劉緻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天開地闢由 盤古 ,人物才分下土。”
(2).謂天然形成。 元 薩都剌 《換骨岩》詩:“千丈丹梯萬丈巖,天開地闢鬼神劖。”
“天開地辟”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tiān kāi dì pì,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該成語兼具神話色彩與文學表現力,適用于描述創舉或自然造化的語境。
《天開地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天空開辟,大地辟開。
拆解部首和筆畫:
天(tian):天字的部首是“大”,筆畫數為4。
開(kai):開字的部首是“廾”,筆畫數為4。
地(di):地字的部首是“土”,筆畫數為6。
辟(bi):辟字的部首是“白”,筆畫數為14。
來源:
《天開地辟》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傳說中的開天辟地事件。根據中國古代宇宙觀念,相傳盤古開天辟地,開辟了天地。因此,《天開地辟》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宏大的天地創造力。
繁體字:
天開地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天:日上一橫,下兩點
開:上開兩個橫,中間一點
地:土上一橫,下兩點
辟:左右兩個點,中間三豎和兩個橫
例句:
1. 盤古舉斧力劈,天開地辟。
2. 他的創造力就像天開地辟一樣,無窮無盡。
組詞:
開天辟地、夜以繼日、不可辯駁、駁斥不已
近義詞:
創造、創作、創新、巨大
反義詞:
閉塞、僵化、無動于衷、無能為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