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北狄的意思、北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北狄的解釋

[Di nationality] 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唯北狄(此指北魏)野心,掘(同“倔”)強(jiàng)沙塞之間。—— 南朝齊· 丘遲《與陳伯之書》

詳細解釋

原指古代的 狄 族。因其主要居住于北方,故稱。後用為對北方各少數民族的泛稱。《孟子·梁惠王下》:“東面而征西 夷 怨,南面而征北 狄 怨。”《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二引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其後,北 狄 講和,西戎納款。” 馬君武 《從軍行》:“北 狄 寇邊郡,飛電羽書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北狄”是中國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其含義與曆史演變如下:

一、定義與起源

  1. 基本概念
    北狄是周代中原華夏族群對北方非華夏部族的統稱,與“東夷”“南蠻”“西戎”并列,構成古代“四夷”體系。這一稱謂帶有地域和文化區分性質,反映了中原文明對北方遊牧民族的認知。

  2. 起源争議
    根據考古與文獻記載,北狄與華夏族群存在同源性。晚商以前,華北地區主要為華夏活動範圍,北狄族群可能是從華夏中分化出的分支,血緣上同源。部分傳說(如《山海經》)稱北狄為黃帝後裔,白狄支系甚至以黃帝姓氏“姬”為姓。


二、曆史演變

  1. 春秋戰國時期

    • 支系分類:北狄分為赤狄(穿紅衣,活動于太行山)、白狄(陝北至冀中)、長狄(身材高大,活躍于齊、魯等地)等支系。
    • 與中原互動:常與諸侯國沖突,如赤狄曾攻滅邢國、衛國,白狄建立鮮虞等小國。
  2. 戰國至秦漢
    隨着匈奴崛起,北狄逐漸融入華夏或與其他北方民族(如匈奴、東胡)融合。需注意:匈奴與先秦北狄無直接血緣關系,但北狄文化可能影響後世草原民族。


三、文化特征

  1. 社會形态
    以遊牧為主,擅長騎射,社會組織松散,部落間獨立性較強。

  2. 與華夏的關系
    雖被中原視為“野蠻”,但長期與華夏通婚、貿易,部分部落接受中原文化,如白狄鮮虞建立的中山國便兼具遊牧與華夏特征。


四、後世影響


北狄是動态的曆史概念,早期指華北地區與華夏同源的遊牧族群,後期逐漸泛指北方民族。其演變反映了中原與邊疆的互動,以及民族融合的複雜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北狄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為北方的遊牧民族。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北”部首表示方向,指向北方;“狄”部首則表示狄戎族群,古代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一種。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曆史,用來描述北方邊疆地區的遊牧民族。 在繁體字中,“北狄”仍然保持着與簡體字相同的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考慮到“北狄”字詞的傳承性質,其寫法應該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個例句: 北狄的勇士騎着馬匹在草原上疾馳。 其他與“北狄”相關的詞彙包括: 組詞:北狄文化、北狄部落、北狄人 近義詞:北方遊牧民族、胡人 反義詞:南方農耕民族、華夏人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