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銜環報恩之雀。 唐 白居易 《贖雞》詩:“莫學銜環雀,崎嶇謾報恩。” 唐 蘇拯 《經鶴台》詩:“如何警露禽,不似銜環雀。”參見“ 銜環 ”。
“銜環雀”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這一典故最早見于東晉幹寶的《搜神記》。故事記載:東漢人楊寶九歲時,在華陰山救下一隻被鸱枭攻擊的黃雀。他将其帶回家精心照料,百餘日後黃雀羽毛豐滿,飛走前化作黃衣童子,自稱西王母使者,贈予楊寶四枚白玉環,預言其子孫将位列三公(古代最高官職),以此報恩。
“銜環雀”字面指銜着玉環報恩的雀鳥,引申為知恩圖報的象征。其中“銜環”特指黃雀以玉環報答恩情的行為。
唐代詩人常在作品中化用此典:
該典故成為中華文化中感恩文化的經典符號,常與“結草報恩”典故并列(如“結草銜環”成語),強調受恩者應銘記并回報善意。
注:此詞現代多用于文學語境,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欲了解完整故事細節,可查閱《搜神記》卷二十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銜環雀》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善于欺騙、憨詐的樣子。通常用來形容具有權謀之輩、智謀出衆的人。
《銜環雀》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和“雨”,共16個筆畫。
《銜環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詩經·小雅·銜翟》中,詩句“銜翟衣裳,南國之封”,意為帶着翟(一種飾物)的衣裳,在南國被封為王。後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形容善于欺騙、機智狡詐的人。
《銜環雀》的繁體字是「銜環雀」。
古時候《銜環雀》的漢字寫法是「啣環雀」。
他雖然看起來很老實,實際上是個《銜環雀》,常常在背後捅人一刀。
銜枚疾走、銜果充饑、銜玉賈、銜命賣雜、銜玉渾金等
銜心鳥、欺人太甚、玩世不恭
直來直去、光明正大、忠誠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