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乱俗的意思、乱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乱俗的解释

(1).伤风败俗。《书·君陈》:“狃于姦宄,败常乱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如 庄周 等又滑稽乱俗。” 南朝 宋 孝武帝 《沙汰沙门诏》:“败道乱俗,人神交忿。”

(2).坏风俗。《荀子·荣辱》:“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汉书·礼乐志二》“拨乱反正” 唐 颜师古 注:“拨去乱俗而还之於正道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乱俗”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描述社会风气混乱、道德规范失序的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社会风俗混乱无序,道德约束力丧失的状态。常出现在社会变革或价值观念混淆的时期,例如淫秽色情、低俗娱乐等不良现象盛行时,可用此词批评。

二、详细解释

  1. 词义构成
    • “乱”指无序、混乱,“俗”指社会风俗,组合后强调社会整体道德秩序的崩塌。
  2. 历史出处
    • 《书经·君陈》提到“败常乱俗,三细不宥”,指破坏纲常、扰乱风俗的行为不可宽恕。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批评庄周等学派“滑稽乱俗”,认为其思想扰乱社会规范。

三、应用场景

  1. 批判不良现象
    用于指责道德败坏、伤风败俗的行为,如《荀子·荣辱》中“遇乱世,得乱俗”描述乱世中的道德滑坡。
  2. 警示作用
    提醒人们维护公序良俗,如南朝宋孝武帝诏书提及“败道乱俗,人神交忿”,强调道德失序的危害。

四、近义与关联概念

总结来看,“乱俗”既指具体的不良行为,也反映社会整体道德危机,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批判或警示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乱俗

乱俗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习俗或行为失去秩序、不合理或越轨的现象。

拆分部首和笔画

乱俗的部首是丷 (丷是由两个个字相连构成的),拼音为“cha“, 笔画数为三。

来源和繁体

“乱俗”一词的来源较为简单,是由“乱”和“俗”两个字组成。这两个字都是汉字中常用的字,没有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在没有标准化的汉字写法时期,汉字的写法并不固定。因此,无法确定“乱俗”在古时候的具体写法。

例句

1. 在节假日,一些市民放烟花爆竹扰乱了整个社区的习俗。

2. 这个城市的乱俗问题严重,治理起来非常困难。

组词

乱节、糟习、狂俗、荒唐习俗

近义词

乱纪、混乱、不规范

反义词

规范、正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