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止的意思、曲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止的解釋

(1).委曲詳盡。止,助詞。《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裡,決者至衆,不可曲止也。” 司馬貞 索隱:“止,語助也。不可委曲具言。”

(2).婉轉阻止。 清 方苞 《書<直隸新安張烈婦荊氏行實>後》:“衆視其雉經,不敢曲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曲止”作為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與語義演變兩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曲”本義為彎曲、不直,《說文解字》釋為“象器曲受物之形”,引申為曲折、局部;“止”原指腳趾,後衍生出停止、終結之意。二字組合為“曲止”,可直譯為“彎曲處終止”,多用于描述事物在迂回發展後的結束狀态,例如古文中“水流曲止,歸于深潭”即形容河流蜿蜒後的停駐。

  2. 詞源考據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宋代理學家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曾以“曲止之道”比喻處世需知進退的哲學觀,強調事物發展至極限時需主動終止的智慧。

  3. 現代用法示例

    當代語境中,“曲止”多用于文學創作,如“琴聲曲止,餘韻未散”表現音樂戛然而止後的意境延續性。此用法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收錄為“形容聲音或動作突然停止,留有回味”。

  4. 引申義辨析

    需注意與同音詞“屈指”區分,後者特指彎曲手指計數。而“曲止”在古漢語中偶作“曲折終止”的縮略表達,如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時提及“山川曲止,地勢使然”的地理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

“曲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分為兩類,主要來源包括《史記》和清代文獻,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委曲詳盡(助詞用法)
    指用委婉、周詳的方式表達或描述,其中“止”為語助詞,無實義。

    • 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不可曲止也”,司馬貞索隱注:“不可委曲具言”,即無法詳盡說明。
    • 現代延伸:可理解為對事物進行細緻周全的闡述。
  2. 婉轉阻止(動詞用法)
    指以含蓄、間接的方式勸阻或終止某事,此處“止”為動詞,意為停止。

    • 例:清代方苞《書後》中“衆視其雉經,不敢曲止”,意為衆人見其自缢,但不敢直接阻止。

二、其他相關說明

三、使用建議

在古籍閱讀中遇到“曲止”,需根據前後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描述詳盡陳述,對應第一義;若涉及勸止行為,則對應第二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年諧老闆定半天嬌辯數博進博陸疢痗燈罩電商狄狄狄人東陵二史法曹浮蕩鲠避梗邊咯痰關牡關豫皇旨換轉隳懈假樓将軍府驕誕膠擾假情禁語侰澁脊皮畸重誇美黧農溜腿攏邊籠合龍山會忸怩作态滂湃柈馔敲金擊石求死不得燃石榕迳睿聖傷幸使不着石連樹時勢首铠書颠樹俗立化梼樹甜物吐餔翫寇文師武威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