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委曲詳盡。止,助詞。《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裡,決者至衆,不可曲止也。” 司馬貞 索隱:“止,語助也。不可委曲具言。”
(2).婉轉阻止。 清 方苞 《書<直隸新安張烈婦荊氏行實>後》:“衆視其雉經,不敢曲止。”
“曲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分為兩類,主要來源包括《史記》和清代文獻,具體解釋如下:
委曲詳盡(助詞用法)
指用委婉、周詳的方式表達或描述,其中“止”為語助詞,無實義。
婉轉阻止(動詞用法)
指以含蓄、間接的方式勸阻或終止某事,此處“止”為動詞,意為停止。
在古籍閱讀中遇到“曲止”,需根據前後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描述詳盡陳述,對應第一義;若涉及勸止行為,則對應第二義。
曲止(qū zhǐ)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音樂曲調的起伏和變化。也可用來指音樂作品或演奏中某一段的結束,表示樂曲的終止。
曲止的部首是曰,拆分為兩個部分,左邊是曰(yue),右邊是止(zhi)。
曲止的總筆畫數為13筆。
曲止最初出現在漢字《說文解字》中,是由古代文人創造出來的,是描述音樂曲調的起伏和變化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曲止的寫法與簡體一樣。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曲止的字形變化不大,仍然保持着曾經的樣子。
1. 音樂中的曲止變化給人帶來美妙的享受。
2. 這首樂曲以一段悠揚的曲止作為結束。
曲調、曲線、曲藝、曲目、曲子
變化、曲線、彎曲、起伏
直、直線、平緩、安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