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立”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遇事明辨不疑
指處理事務時能清晰判斷、果斷決策,不猶豫不決。如《禮記·學記》提到“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鄭玄注解為“臨事不惑”。
剛直堅定,堅守原則
形容人性格剛正不阿,在困境中保持堅定立場。例如《逸周書》用“強立而無私”描述正直之人,《北史》也以“至性強立”贊頌品性堅毅者。
以強大立足天下
強調通過實力确立地位,常見于曆史文獻。如《孫膑兵法》中“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康有為亦用此義表達國家強盛之道。
挺立、屹立
指物體或人姿态的挺拔穩固,如“強立不倚”形容堅定站立的狀态。
專斷自以為是(引申義)
含貶義,指固執己見、獨斷專行。明代歸有光曾批評此類行為“強立而不返”。
使用注意:現代語境中,“強立”多取前三種積極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孫膑兵法》等古籍原文。
強立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堅強地站立或建立牢固的基礎。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堅定意志和決心。
強立的拆分部首是立,部首筆畫數為5。
強字的筆畫數為11。
強立源于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字為「強立」。
在古時候,強立的寫法略有不同。具體來說,它的古代寫法為「強□」,其中「□」表示立字的變體。
1. 在困境中,他展現出了強立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2. 這座橋經過多次戰火破壞,但仍然屹立不倒,是強立的象征。
1. 堅強立場
2. 立志強行
3. 争強好勝
4. 站得強勢
1. 樹立
2. 立定
3. 笃定
4. 架構
1. 倒下
2. 崩潰
3. 動搖
4. 坍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