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料鈔的意思、料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料鈔的解釋

元 初發行的一種貨币。因以絲料作合價标準,故稱。 元 劉緻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十分料鈔加三倒,一鬥粗糧折四量。”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二折:“你懷揣着鴉青料鈔尋相識,并沒半升粗米施饘粥。”《元典章·鈔法·昏鈔》:“諸行用庫,凡遇人以昏鈔易換料鈔,皆須庫官監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料鈔”是元代初期發行的一種紙币,其名稱和定價标準與絲料相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1.定義與起源

料鈔是元朝初期(約13世紀)流通的法定貨币,因以絲料作為合價标準而得名。其本質屬于信用紙币,不同于傳統的金屬貨币。

2.制度特點

3.實際應用與問題

文獻記載顯示,料鈔在實際流通中存在貶值現象。例如:

元曲《端正好·上高監司》提到“十分料鈔加三倒”,指兌換時需加收30%貼水,反映通貨膨脹問題。

4.相關術語

元代貨币體系中,與“料”相關的概念還包括:

料鈔是元代以絲料為價值基準的紙币,其發行制度融合了編號、面額和實物稅關聯的複雜體系,但在實際流通中受政府信用和經濟政策影響較大。更多制度細節可參考元代經濟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料鈔

料鈔是一個詞彙,由兩個漢字組成:料和鈔。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料:由木字旁(木)和米字旁(米)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

鈔:由金字旁(金)和刀字旁(刂)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料鈔在古代漢字中有多種用法,其中一種源自《說文解字》,意思是以紙币交易。

繁體

料鈔的繁體字為「料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文字的演變導緻某些漢字的寫法發生了變化。在古代,料鈔的寫法為「料訬」。

例句

1. 這些店鋪隻接受料鈔支付。

2. 他把一疊料鈔放進錢包裡。

組詞

1. 造鈔(指制造紙币)

2. 銀鈔(指銀質的紙币)

3. 紙鈔(指紙質的紙币)

近義詞

紙币、鈔票、現金

反義詞

電子支付、非現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