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寒柝的意思、寒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寒柝的解釋

寒夜打更的木梆聲。 唐 顧雲 《投西邊節度使啟》:“夷落無喧,幹戈盡偃,邊烽息焰,寒柝沉聲。” 唐 歐陽詹 《除夜長安客舍》詩:“虛牖傳寒柝,孤燈照絶編。”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五:“野店殘燈隨夢息,荒村寒柝點更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寒柝”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的意象組合詞,由“寒”和“柝”兩字構成:

  1. 字義解析

    • 寒:指寒冷,常用來形容天氣或環境的清冷,也暗含孤寂、凄涼的氛圍。
    • 柝(tuò):古代夜間打更用的木梆子,用于報時或警戒。例如《木蘭詩》中“朔氣傳金柝”的“金柝”即金屬制的更柝。
  2. 文學意象
    “寒柝”多出現在詩詞中,字面指“寒夜中的打更聲”,實際通過聽覺與觸覺的疊加,營造出蕭瑟、冷寂的意境。例如李商隱《無題》中“嗟餘聽鼓應官去”,雖未直接用“寒柝”,但“鼓”與“柝”功能相似,均以聲音反襯深夜的靜谧與漂泊感。

  3. 文化背景
    古代夜間報時依賴更夫敲擊木柝,尤其在秋冬寒夜,柝聲更顯清冷,成為詩人寄托羁旅愁思、時光流逝的常見意象。如杜甫《閣夜》中“五更鼓角聲悲壯”,亦屬同類表達。

  4. 現代使用
    該詞現代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詩文賞析或仿古創作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象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寒柝》的意思

《寒柝》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冬天的櫃子或箱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寒柝》的部首是木,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寒柝》這個詞最早記載于《左傳》,是來自于古代的文獻。在古代,人們用櫃子或箱子來存放冬天的物品,以防潮濕和寒冷損壞。

繁體字

《寒柝》的繁體字是「寒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寒柝》在古代的寫法為「寒柮」。

例句

1. 冬天來臨,他把羊毛衣放進了寒柝裡。

2. 這個古董放在寒柝裡,可以保持原樣。

組詞

組詞有:寒冬、櫃子、櫃門。

近義詞

近義詞有:冬箱、寒物架。

反義詞

反義詞是:暖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