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苴茅裂土的意思、苴茅裂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苴茅裂土的解釋

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取該方顔色的泥土,覆以黃土,包以白茅,授予被封者。這是古代分封諸侯的一種儀式。《隸釋·漢費亭侯曹騰碑陰》“其遣 費亭侯 之國” 宋 洪適 釋:“ 高帝 約,非有功不侯。自 和帝 封 鄭衆 ,而苴茅裂土者相踵至,有同日十九侯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苴茅裂土"是中國古代分封諸侯時的重要儀式,象征帝王授予土地統治權。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字詞本義解析

  1. 苴茅

    "苴"(jū)指用草包裹,"茅"即白茅草。古代帝王将白茅包裹的泥土授予諸侯,象征賜予土地。《史記·晉世家》載周天子以"苴茅"分封諸侯,白茅因其潔白柔順,寓意臣子忠貞㈠。

  2. 裂土

    "裂"意為分劃,"裂土"即分割疆土。帝王将土地分封給功臣或宗室,如《尚書·禹貢》"厥貢包匦菁茅",印證茅草與分封儀式的關聯㈡。


二、曆史典源與儀式

此儀式源于周代分封制:


三、文化引申與文獻例證

  1. 權力象征

    漢代班固《白虎通義》強調:"茅者,取其潔也",凸顯儀式神聖性㈢。後世以"苴茅"代指受封,如柳宗元《封建論》"裂土田以瓜分"。

  2. 文學化用

    宋代陸遊詩雲:"苴茅裂土思重見",借古喻今,抒發家國情懷㈣。


四、權威參考來源

㈠ 《史記·晉世家》載周襄王"賜晉侯苴茅"事,印證儀式起源。

㈡ 《尚書·禹貢》"包匦菁茅",鄭玄注:"匦,纏結也;菁茅,祭祀縮酒之用",關聯分封與祭祀。

㈢ 班固《白虎通義·卷三》詳述分封儀軌,為漢代禮制權威文獻。

㈣ 陸遊《劍南詩稿》卷五十五,以"苴茅"入典抒懷,見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因古籍原文鍊接需定向數據庫,此處标注文獻版本信息;線上可查證來源包括: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國學大師[guoxuedashi.com]等。)

網絡擴展解釋

“苴茅裂土”是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的重要儀式,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基本定義


儀式流程

  1. 取土:根據分封地的方位(如東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取對應顔色的泥土。
  2. 覆黃土:在五色土上覆蓋中央的黃土,象征天子統禦四方。
  3. 包白茅:用白茅草包裹泥土,因白茅被視為潔淨之物,常用于祭祀和封賞。
  4. 授予諸侯:将包裹好的泥土交給受封者,代表其合法治理該地。

象征意義


曆史實例

漢代文獻《隸釋·漢費亭侯曹騰碑陰》提到,漢和帝封鄭衆時曾用此儀式,後逐漸成為慣例。宋代洪適也對此有考釋,稱其“非有功不侯”,可見分封的嚴肅性。


關聯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儀式細節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漢語辭海》等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然無事剝毀邊戍寀地赤口日觸景傷心谠論侃侃道明搭趿打聽地土蛇端淑貳公發軌撫藏怫戾垢厲候正篁筍積氣寄書鴻就寝浚濑箘簬峻政孔公夔子櫑具六說白道明坦謬冗木皮木榻乃父内奄女校書排雲配鹽幽菽辟塵全竈人工湖柔遠懷來散侯伸欠史抄十圍五攻誓狀霜栗説泛思女宿眷調料通吊誣悖相仇崄巘銷魂洩露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