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龍君的意思、龍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龍君的解釋

[Dragon King] 龍王

洞庭龍君。—— 唐· 李朝威《柳毅傳》

詳細解釋

即龍王。《太平廣記》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異聞集·柳毅》:“婦始楚而謝,終泣而對曰:‘賤妾不幸,今日見辱於長者。然而恨貫肌骨,亦何能媿避,幸一聞焉。妾, 洞庭 龍君小女也。’”《宣和遺事》前集:“﹝ 大觀 二年﹞秋七月, 河 南、 淮 北大旱,詔有道高士 王文卿 祈雨,不應。 文卿 奏曰:‘九江、四海、五湖龍君,皆奉上帝敕命,且停行雨。’” 清 丘逢甲 《書事》詩:“ 洞庭 新進龍君貢,壓倒汪洋 北海 鯤。”參見“ 龍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龍君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水族神靈的尊稱,專指掌管江河湖海的水神,尤以“龍王”為核心指代對象。該詞源于上古自然崇拜,最早見于《楚辭·九歌》對河伯的描寫,後經道教、佛教體系化,成為民間信仰中具象化的水域統治者。從漢語構詞分析,“龍”象征神異力量與水系關聯,“君”體現其尊貴地位,二者組合形成具有等級色彩的神職稱謂。

在文學典籍中,龍君形象呈現多重特征:唐代李朝威《柳毅傳》描繪其“掌八荒之澤,司四渎之流”的治水職能;《西遊記》則強化其“布雨興雲”的自然調控能力。民俗學研究顯示,沿海地區至今保留“祭龍君”儀式,如福建湄洲媽祖祭祀中仍将龍君作為配祀神祇。

現代漢語使用中,“龍君”多出現于文學創作、民俗研究及宗教儀式文本,常與“龍王”互通,但更強調其文雅莊重的語體色彩。據《中華道教大辭典》記載,道教齋醮科儀中仍沿用“四海龍君”作為正式禱祝稱謂。

網絡擴展解釋

“龍君”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龍君即龍王,是中國神話中掌管水域的神靈,尤其與海洋、江河、湖泊相關。其形象融合了“龍”的神聖威嚴與“君”的統治者地位,象征自然力量和權力。


二、文化象征

  1. 龍與君的結合
    • “龍”代表祥瑞、至高權力,“君”指君主或統治者,二者結合突顯尊貴與權威。
    • 在神話中,龍君不僅是水族領袖,也是人間帝王的神格化映射。

三、使用場景

  1. 神話與文學
    唐代李朝威《柳毅傳》中“洞庭龍君”是典型用例,指洞庭湖的龍王。
    其他文獻如《太平廣記》《宣和遺事》也多次提及。

  2. 現代語境
    作為成語時,可形容權勢顯赫者(如領導人、專家),兼具褒義(贊美權威)和貶義(諷刺濫用權力)。


四、典型例句


擴展說明

“龍君”在部分方言或特定語境中也可能指代人名(如地方官員),但此用法非主流。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柳毅傳》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寶城表觀並行不悖秉信長安米貴車賦畜家點石成金定名牍書甘妖格的給孤園悍勁頰輔踐作腳癬劫質精度矜念金泥玉檢絕對值凱旋門狼顧鸱張靈蚌陵蹈龍口奪食龍潤羅合目睹耳聞沐發黏牡凝思奴輩排律軯偏特篇帙蘋藻竊鈎者誅﹐竊國者侯氣驕志滿輕傷欹嵚曆落仁善上品涉嫌釋旅贳貣睡鄉束修羊訟阋素白銅鏡反應王後盧前無歸梧桐饷酬相墓夏時制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