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的意思、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的解釋

1.《莊子.胠箧》:"彼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史記.遊俠列傳序》:"故伯夷丑周﹐餓死首陽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貶王;跖蹺暴戾﹐其徒誦義無窮。由此觀之﹐'竊鈎者誅﹐竊國者侯﹐侯之門仁義存'﹐非虛言也。"後遂以"竊鈎者誅﹐竊國者侯"譏刺舊社會小盜被殺﹑大盜得國的反常現象。亦省作"竊鈎盜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竊鈎者誅,竊國者侯”是出自《莊子·胠箧》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對比社會對小偷與大盜的差别化态度,批判法律和道德标準的虛僞性。具體解析如下:

一、字面釋義
“鈎”指古代衣帶上的金屬鈎飾(象征小物件),偷竊者會被處死(“誅”);而竊取國家政權的人反而成為諸侯(“侯”),享受尊榮。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凸顯規則的不公。

二、深層内涵

  1. 諷刺法律的雙重标準
    莊子以極端案例揭示:社會規範往往服務于權力階層。偷竊小物需償命,但篡國者卻能通過權力重構“仁義”标準,使暴行合法化。
  2. 道家對“人為秩序”的批判
    莊子認為,儒家提倡的仁義道德易被統治者利用,成為控制工具。所謂“諸侯之門仁義存”,實則是強權者自我美化的說辭。

三、曆史與現實意義

四、用法與例句

附:原文節選
《莊子·胠箧》:“彼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的意思

《竊鈎者誅﹐竊國者侯》是一句成語,意指偷鈎者處以死刑,竊國者封為侯爵。表達了對竊取秘密、財物或國家機密等行為的不容忍和嚴懲。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的兩個成語分别是由3個字組成。

竊(qiè)取意為偷竊,是由穴部和切部組成并且有10畫。

鈎(gōu)取意為勾住、抓住,是由鈎部和切部組成并且有9畫。

者(zhě)取意為人,是由人部和聶部組成并且有8畫。

誅(zhū)取意為處死、殺,是由讠部和朱部組成并且有9畫。

國(guó)取意為國家、國土,是由囗部和玉部組成并且有8畫。

侯(hóu)取意為諸侯、爵位,是由亻部和候部組成并且有9畫。

來源與繁體

《竊鈎者誅﹐竊國者侯》是出自《論語·公冶長》一篇。這句成語在漢字簡化以後的繁體字中為《竊鈎者誅﹐竊國者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由于字形演變的緣故,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略有不同。原本的《竊鈎者誅﹐竊國者侯》可以寫作“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例句

1. 如果有人竊取秘密,那麼根據《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的原則,應該以重罪處以死刑。

2. 這個國家不能容忍竊國行為,根據《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的原則,會對其進行嚴厲的懲罰。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 竊視、竊聽、竊取

近義詞: 竊竊私語、困守獨尊

反義詞: 舉國若狂、光明正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