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篇帙的意思、篇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篇帙的解釋

指書籍的篇卷。《新唐書·隱逸傳·陸龜蒙》:“借人書,篇帙壞舛,必為輯褫刊正。” 宋 陳師道 《鹹平讀書堂》詩:“休更散篇帙,風篁獻笙竽。”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 阮孝緒 《七録》,亦另録釋、道二家……餘意二藏篇帙既多,且本方外之説,分門另録,似無不可。”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金錢》:“至于金錢、金盞、剪春羅、剪秋羅、滴滴金、石竹諸花,則明知精力不繼,篇帙寥寥,作此以塞紙尾。” 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卷四:“查 中 外交涉以來,西人兩次構釁,藉勢馮陵,乘我倉卒之時,要我立約,篇帙數十頁,條議數十款,無非藉此取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篇帙是漢語中表示書籍篇幅與裝幀形制的複合詞,本義指書籍的卷冊或篇章數量。《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書籍的篇卷",強調文獻載體的物質形态與内容編排的雙重屬性。該詞由"篇"(竹簡編連的獨立章節)與"帙"(包裹書卷的織物套子)兩個古漢語單字複合而成,折射出中國古代典籍的裝幀特征。

在文獻學範疇,篇帙特指古籍整理過程中對文獻篇幅的計量單位。如《隋書·經籍志》記載圖書"凡五萬四千六百六十二卷,合八千九百六十六帙",即以"帙"為圖書分類統計單位。現代學術研究中,該詞多用于描述古籍版本信息,如《四庫全書》著錄典籍時标注的"若幹卷、若幹帙"。

《辭源》指出該詞引申義可指代著作規模,如宋代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後》"其篇帙重大,未能通解",即用"篇帙"形容著作體量。需要注意的是,在當代語言實踐中,"篇"與"帙"已逐漸分化為獨立詞語,前者保留文籍計量功能,後者則專指古籍裝幀形制。

網絡擴展解釋

“篇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與書籍的篇章、卷冊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 “篇”指文章或書籍的獨立章節(如詩篇、篇章),
    • “帙”原指包書的布套,後引申為書籍的卷冊或裝訂成冊的量詞,
    • 合稱表示書籍的章節與裝幀形制,常代指整部著作的規模。
  2. 引證解釋

    • 《新唐書》記載陸龜蒙借書後會對“篇帙壞舛”進行修複,此處指書籍的章節和裝訂問題。
    • 宋代陳師道詩句“休更散篇帙”描述整理書卷的情景。
    • 明代胡應麟用“篇帙既多”說明佛道典籍的卷冊數量龐大。
  3. 現代用法

    • 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文學創作中,如描述古籍整理、文獻研究時,可用“篇帙浩繁”形容著作卷冊衆多。
    • 例:“這套叢書篇帙達百卷,涵蓋明清全部地方志。”

此詞源流可參考古代文獻學著作,更完整的曆代用例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愛媚愛譽巴嗒白落百舌子背風裱背匠别筵常操寸草春晖殚形道中大商敦水多口乏話蜂房蟻穴風流人附葭功德無量功實乖疑過慮喝掇河鲀護書夾肩頳凈練精忠來臨撈稻草烙痕類龜蓼洲周公陵懱賣法矛盾概念民情孽海逆牲屏籌棄知瑞錦窠三角函數三英深指石舘首謀爽闿霜葩斯箱思繹挑字眼偷巧亡可奈何僞客磈磥維制舞操吳分